【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术中压疮护理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手术压疮高危患者遵医嘱使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中压疮护理进行干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18%,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35.29%),P<0.05。 结论:对手术压疮高危患者采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可减少压疮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术中压疮;护理;手术压疮高危患者;
在临床研究中,应加强对术中压疮的护理,压疮发生率是检验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但由于目前为止对压疮的主要发生原因并不明确,因此尚无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1]。因此,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对部分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使用了术中压疮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手术压疮高危患者(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
在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19、15例;年龄在39岁~88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2.58±12.67)岁;普外科手术12例,骨科9例,神经外科8例,妇产科2例,泌尿外科3例。
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0、14例;年龄在38岁~87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42.01±11.64)岁;普外科手术13例,骨科8例,神经外科9例,妇产科1例,泌尿外科3例。
两组手术压疮高危患者的基线资料当中的性别对比、年龄对比、手术类型等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可进行科学性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护理方案,医护人员遵医嘱为患者进行各项手术择期处置,手术床常规铺设海绵软垫,缓解患者的肢体承托。护士可为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被动伸展动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采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其中护理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和预防、选择合理体位、使用压力减缓器具等方面的护理对策。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压疮高危患者的术中压疮程度以及发生率,并且记录分析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1.3.3术中压疮发生率及程度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标准: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压力、剪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Ⅰ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退色,常局限于骨凸处。Ⅱ期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泡。Ⅲ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皮下隧道。Ⅳ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结痂和皮下隧道。不能分期: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痂皮。
1.3.4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
根据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种。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核对两组手术压疮高危患者护理后的数据,用“%”表示两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并用卡方值检验。若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存在差异,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术中压疮程度及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压疮程度及发生率 组别 例数n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n) Ⅰ期(n) Ⅱ期
(n) Ⅲ期(n) Ⅳ期
(n) 不可分期(n) 发生率(%) 观察组 34 2 2 0 0 0 0 11.76 对照组 34 3 8 1 0 0 0 35.29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0.59%),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n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34 22 9 3 91.18 对照组 34 16 8 10 70.59
3 讨论
术中压疮主要是指手术高危患者常时间的体位固定,身体部位活动较少,又因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温的变化以及药物麻醉的影响,导致术中压疮的发生率上升。该症状主要发生于患者术中或术后几小时之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
常规的手术护理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术中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发生较高,因此,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中压疮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 风险评估和预防: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身皮肤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破损、湿度状况、皮疹、压疮等,如出现应及时给予减压敷料[3]。应保持病房整洁,定时清洗更换床单,保持其干燥;可使用气垫床以及按摩患者受压部位。 (2)选择合理体位:协助患者使用合适的体位,可使用抱枕或软垫放置于患者的腿下;对床位进行调节,使患者身体与床铺充分接触;在帮患者更换体位时,应将床单提起,以免拉、拽对患者造成剪切力[4]。
(3)使用压力减缓器具:术前检查手术床及手术配件,保证其安全。使用棉垫将托手架、脚架等硬质用具包上;手术床上铺上凝胶垫,并根据手术体位需要增减或改变所放位置;在管路处,合理使用减压措施,骨突处使用压疮贴。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手术压疮高危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后,其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术中压疮护理后,患者仅出现4例压疮患者,其中可疑深部组织损伤2例,Ⅰ期患者2例,而对照组中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以及Ⅰ期患者共出现11例,以及1例Ⅱ期患者。由此可见术中压疮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其舒适度;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0.59%),P<0.05,由此结果可见,观察组使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使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后,可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富群.术中压疮护理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