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来源:互联网 sk019 | 李媚希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上肢机器人训练;脑卒中;上肢功能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目的:研究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训练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92%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8%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能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使其恢复自由行走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上肢机器人训练;脑卒中;上肢功能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大脑血管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引发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狭窄、闭塞、破裂等情况【1】。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会严重影响患者以及家属的正常生活【2】。本文为了研究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将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脑梗死出现52例,脑出血出现46例,均符合脑卒中入选研究标准。

  观察组:男性脑卒中患者:女性患者=24:25;年龄范围48~72(60.60±3.10)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20±0.80)年。

  对照组:男性脑卒中患者:女性患者=21:28;年龄范围47~71(61.40±3.20)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25±0.75)年。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的跨度范围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①经CT和磁共振确诊为脑卒中

  ②患者在治疗前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分,2-5级。

  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均存在。

  ④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方法:实施常规训练,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指导和训练,训练内容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悬吊环训练、摩擦板训练;一周训练五天,一天一次,一次40分钟,训练三个月。

  观察组方法: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常规训练法同对照组一样,上肢机器人训练内容:对患者的上肢进行接水龙头水滴训练,将患者固定在机器人上,调节患者手臂上的负重表,设定好机器人给予患者能接受的训练强度、训练时间、握力大小。一天训练一次,一次40分钟,10天一个疗程,训练三个月。

  1.4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断标准

  1.4.1脑卒中的观察指标

  根据住院随访的资料,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等情况,来评估治疗的疗效,并且记录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作为本次研究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率评估范围。

  显效评估范围:经治疗后,患者的上肢功能已恢复正常,可以自由活动。

  有效评估范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得到好转。

  无效评估范围: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反之加重。

  临床总有效率等于脑卒中患者的单组总概率(49例,100%)减去无效评价概率的差值。

  1.5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当中,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用%表示,使用卡方对数据进行检验,经SPSS20.0软件处理后以(n)%的形式表现。当P<0.05时,代表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49 27 20 2 95.92 对照组 49 9 15 25 48.98 卡方值 - 14.23 1.11 26.49 26.49 T值 - 0.01 0.29 0.01 0.01 注: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肌力减弱(n) 麻木(n)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n;%) 观察组 49 1 1 4.08 对照组 49 9 10 38.78 卡方值 - 7.13 8.29 17.12 T值 - 0.01 0.01 0.01 注: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最常出现的是运动功能障碍,一般表现在患者的上肢和手部运动功能中,主要是因为患者脑血管出现意外,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最后变成脑组织功能受损;同时内伤积损也是病因之一(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饮食不节,嗜酒肥甘,饥饱失宜,易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3】。在临床上中医则认为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之后的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如今临床上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对上肢功能锻炼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一般的训练方法不能满足患者对上肢功能恢复的要求【4】。

  上肢机器人训练可以在患者的康复中进行使用,帮助患者进行重复训练以及重组患者的学习能力和储备能力,哪怕患者功能障碍已损伤多年,上肢机器人重复训练仍可对其进行改变,有效的实现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目的【5】。患者在进行接水龙头水滴训练时,可以锻炼肩部肌肉、三角肌以及肩关节内收,外展运动,扩张了肩关节的活动度,同时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也会有所提高【6】。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92%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8%均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可发现在常规训练基础上使用上肢机器人训练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效果比单一的常规训练效果明显,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

  以上全文均证实应用上肢机器人训练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意义重大,对手部肌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莹.花佳佳.施加加等.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2):928-930.

  [2]王静.朱琳.王瑞平.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73-74.

  [3]邹愉龙.黄赛娥.吴连凤.针刺联合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04X):38-39.

  [4]张秀芳.高晓盟.赵娜等.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3):180-182.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双月刊)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本专门针对城市设计领域的期刊。期刊立足理论前沿、放眼全球议题...
金属学报《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杂志,于195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139/TG,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原始论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390/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季刊,创刊于1982年,由河南科技大学主办、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刊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外语《中国外语》
《中国外语》(双月刊)创刊于2005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大型外语学术期刊。 《中国外语》立足改革,高扬创新,面向教学,强化应用。它将以引导性...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苏州科技学院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双月刊。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