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芬[1]是高选择性和特异性的纯吗啡受体拮抗剂,血浆清除半衰期为8.12-11小时,并具有较好的拮抗阿片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作用 [2]。本研究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和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麻醉后呼吸抑制作用,探讨小剂量纳美芬增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5年3-6月,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并同意参加本研究ASA分级I~II级的患者,年龄50-65岁女性;体重指数18-25 kg/㎡,麻醉时间2-4小时。排除使用影响神经传导的药物及有纳洛酮和纳美芬过敏史的患者。
1.2方法
1.2.1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由专业人员采用SAS统计分析系统产生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等量随机分配为三组各20例:纳美芬组,给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5ug/kg;纳洛酮组,给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ug/kg;对照组,给生理盐水10ml。随机结果密封于信封中,并与试验药物交由专门人员保管。
1.2.2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0.3ng/ml和丙泊酚3μg/ml,静脉注射顺阿曲库氨0.6 mg/kg,气管插管后以TCI丙泊酚3μg/ml和舒芬太尼0.1-0.3ug/ml维持麻醉。手术临近结束,当四个成串刺激(TOF)恢复到>25%后,给新斯的明0.02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术毕停止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5分钟后给予试验药物或对照药物。当患者呼吸恢复 ,意识清醒,能听从指令,T4/T1比(TOFr)>75%时,拔出气管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送入麻醉恢复室,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2小时。特殊情况给予处理,并做统计描述。
1.2.3观察指标①清醒时间:指从手术结束到患者清醒,能听从指令完成要求动作的时间;②呼吸恢复率:患者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10次/分;③镇痛效果:清醒拔管后0.5、4、8、12、16、20、24 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A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呼吸恢复率,疼痛评分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等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年龄、ASA分级、麻醉时间等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睁眼时间、恢复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及呼吸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拔管时间纳美芬短于纳洛酮外(P=0.010),睁眼时间统计学意义(P=O.0330,检验水准在两两比较中调整为0.017)。用药后20分钟内呼吸恢复率情况。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的呼吸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1),且纳美芬组呼吸恢复率也显著和恢复指令时间纳美芬组与纳洛酮组两组间差异无高于纳洛酮组(P<0.0001)。
2.3三组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24小时对镇痛药舒芬太尼的需求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中,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的睁眼、恢复指令、拔管时间,呼吸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纳美芬的呼吸恢复率高于纳洛酮组,拔管时间短于纳洛酮组,而睁眼、恢复指令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内学者的研究[3]表明,在延长期中,纳美芬对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具有拮抗作用。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也可以表明小剂量的纳美芬或纳洛酮不会对抗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作用。综上,小剂量纳美芬可以获得满意的催醒和促进呼吸恢复作用,缩短了术后患者的拔管时间,虽未观察到明显的加强术后镇痛的作用,但也未观察到对抗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海兵,温预关,黄河清.盐酸纳美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广州医药,2008,39(4):14.
[2]张国生,崔丹,孟凡民等.盐酸纳美芬对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超前镇痛效果的观察[J]2010,32(11):1239·1240.
[3]齐颖,张治国.盐酸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J】.201l,5(1):63-64.
:1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