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是儿科的常见疾病,指5周岁以上的患儿在睡眠过程中无意识排尿。小儿长期遗尿对其心理和健康人格形成有较大影响,如:自卑、内向等。遗尿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绝大部分小儿遗尿症是功能性的[1]。
目前国内外治疗遗尿的药物有很多,但大多都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其基本原理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从而促进精神振奋,使得在睡眠中受到影响后,能够及时苏醒,但是这类药物长期使用会造成患儿精神压力, 对学习和社交能力有影响。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60例,疗效显著,现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资料中全部病例均为康复科针灸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三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1个月内未接受类似治疗及相关药物治疗。全部病例尿常规检查均正常,且排除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
2 诊断依据
均符合小儿遗尿症的诊断标准[2]:(1)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 (2)睡眠深,不容易唤醒,连续或间歇性发生尿床,甚至一夜尿床数次; (3)尿常规和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4)X线检查,部分患者有隐性柱裂, 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结构异常。
3 中医诊断标准[3]
睡中遗尿,小便量多,不易叫醒,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辨证为肾气虚证。
二、治疗方法
1 对照组口服中成药缩泉丸,每次4-6g(具体剂量据年龄而定),每天3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2 治疗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疗法。取穴如下:百会、关元、中极、膀胱俞、肾俞、遗尿点(手小指末端横纹中点)。操作方法:患者排空膀胱,取侧卧位,选取0.25×30mm 针灸针,皮肤常规消毒,百会、关元、中极均平刺0.5寸,其余穴位均直刺0.6-0.8寸。平补平泄手法,留针20min。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帖敷。针灸选穴及手法同治疗1组,穴位敷贴:药物由补骨脂、附子、五倍子、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煅龙骨各10g,生姜30g组成。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 与生姜共捣烂加适量蜂蜜,外敷贴神阙、命门、肾俞、涌泉,上置纱布,胶布固定。皮肤过敏者勿用。每次贴敷3-6h,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
4 疗效评定标准[4]
疗效标准 治愈:遗尿症状消失,随访1月无复发;显效:遗尿症状明显好转,每周少于1次或遗尿消失1个月以上,但随访1个月内有复发;好转:遗尿次数较前减少,但每周大于1次;无效:遗尿次数未减少。
三、结果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20例数(例)%20治愈%20显效%20好转%20无效%20痊愈率(%)%20总有效率
对照组 20 2 2 8 8 10
治疗1组 20 15 3 1 1 75
治疗2组 20 18 2 0 0 90
X2 7.56
P <0.05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遗尿多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体虚,机体功能失调,导致下元亏虚,固摄无权,膀胱失约,不能制约水道,而发生遗尿。《灵枢·九针》曰:“膀胱不约为遗尿。”说明遗尿是因为膀胱不能固摄所致,《诸病源候论·十八杂病诸候·遗尿候》说: “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膀胱为津液之府,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治疗上以温补肾气、固摄下元[5]为主要方法。现代医学认为,遗尿多属功能性,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排尿中枢神经调节系统功能失调,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膀胱及尿道控制失约而遗尿;二是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觉醒功能障碍;三是精神、心理或者行为异常,如恐惧、悲伤、惊吓等均可引起遗尿。
缩泉丸源自《妇人大全良方》,由益智仁、乌药以及山药组成。益智仁为君药,温肾纳气,暖脾摄津,固涩缩尿;乌药为臣药,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固涩小便;山药为佐使药,健脾补肾而涩精气。全方温而不燥,共奏除下元虚冷、益肾气而约束膀胱之效。
百会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上能醒脑开窍,下能固摄膀胱,有益气升阳、固摄中气、醒脑开窍之功;根据西医解剖学分析,百会穴位于大脑皮层旁中央小叶,针刺可以兴奋排尿中枢。且针刺顶中线还能促进大脑排尿中枢对膀胱排尿的调节和控制作[6];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针刺加灸, 培补元气,固肾止遗。中极、膀胱俞分别是膀胱经的募穴和俞穴, 两穴合用属俞募配穴的范畴,可调理膀胱功能,以固摄下焦[7];肾俞乃先天之本,有充益肾气、固摄下元的功能。遗尿穴为经外奇穴,在小指远端末节中点,善治遗尿。诸穴合用,共奏补益肾气、固摄下元、化气行水而止遗尿的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既能刺激穴位,又能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起到双重治疗的作用。贴敷药物益智仁辛温,具有暖肾固精缩尿之功,肉桂温阳散寒;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附子补益肾阳,五倍子收敛固涩,佐以桑螵蛸、金樱子、菟丝子以补肾兼固涩小便。同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螵蛸、菟丝子、金樱子具有收缩膀胱括约肌,增加储尿量,减少排尿次数等功效。三药合用共奏温肾之阳、健脾益气、固精缩尿之功[8]。
5 结语
针灸治疗遗尿症疗效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病与精神因素和排尿习惯有关,所以治疗的同时还要耐心教育,鼓励患儿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睡后按时唤醒排尿1~2次,形成条件反射,从而逐渐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但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疗效判断和评估标准不统一、本病缺乏大样本的研究、针刺和穴位贴敷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如何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为小儿遗尿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科学依据和更有效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唐柳平,马梁红.家庭系统心理行为治疗儿童遗尿症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08,21(5):907-909.
[2]陈佑邦,丁泽民,干祖望,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