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粘膜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中将时间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内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共50例,所有患者通过编号奇偶性方法分组,分别将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口腔粘膜炎性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口腔粘膜情况的差异。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患者口腔粘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Ⅰ级患者构成比为72.00%(16/2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多易发生口腔黏膜炎性反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口腔粘膜反应,改善口腔环境,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粘膜;护理
口腔粘膜炎性病变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期间非常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多数药物放疗给药一定时间后会直接造成口腔黏膜的并发症,除了给患者带来严重疼痛感以外,更会对放疗治疗的效果产生副作用[1]。因此,在放疗期间对患者口腔粘膜进行详细观察,采取积极系统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总结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粘膜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及其临床价值,本研究中将时间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内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共50例,所有患者通过编号奇偶性方法分组,分别将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现将对比数据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将时间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内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共50例,所有患者通过编号奇偶性方法分组,分别将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对照组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9例,年龄范围为35~65周岁,平均为(48.5±2.3)岁;观察组中,男性为18例,女性为7例,年龄范围为38~62周岁,平均为(49.5±1.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放疗前对患者进行放疗相关知识宣教,放疗过程中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放疗后对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中25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为:(1)放疗前护理。对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健康评估,了解患者既往口腔疾患史以及个人口腔卫生习惯等,以便能够针对患者个性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同时进行全方位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口腔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每日定时清洁口腔的意义,引导患者逐步养成晨起刷牙的习惯,同时能够坚持在进餐后用温水漱口;(2)放疗中护理。放疗期间需要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鼓励摄入清淡、易于消化、热量较高,并且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禁忌摄入辛辣、油炸的食物,以减轻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性影响。同时,鼓励患者多摄入水分,要求每日饮水量至少为2500.0ml,其目的是湿润口腔粘膜,促进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进食后漱口建议使用淡盐水,保证漱口时间在1.0min以上,以起到清除松动牙垢的目的。放疗期间还需要对口腔PH值进行密切观察,理想数值保持在6.5~7.5范围内,根据监测数据选择相对应的漱口液,以发挥口腔组织正常的防御能力;(3)放疗后护理。针对有炎性症状的患者,建议及时用地塞米松、甲硝唑联合凝乳蛋白酶进行药物干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口腔功能锻炼,包括鼓腮、发声练习等,同时可适当旋转并侧弯头颈部,以预防关节僵硬。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口腔粘膜情况的差异。口腔黏膜观察指标为:1)口腔粘膜有轻微疼痛感,有小面积红斑,不影响正常进食,符合上述要求判定为Ⅰ级;2)口腔粘膜疼痛感较明显,红斑面积较大,有小溃疡(面积在5.0mm²内),可自主进食半流质食物,符合上述要求判定为Ⅱ级;3)口腔黏膜疼痛感明显,红斑面积大,有多个溃疡,溃疡面积在5.0mm²~10.0mm²内,可进食流质食物,符合上述要求判定为Ⅲ级;4)口腔粘膜疼痛感强烈,溃疡面积大(面积在10.0mm²以上),溃疡有融合成片趋势,无法自主进食,符合上述要求判定为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通过X2检验,在P<0.05情况下认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患者口腔粘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Ⅰ级患者构成比为72.00%(16/2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干预下口腔粘膜反应对比表 组别 例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对照组 25 10(40.00) 9(36.00) 5(20.00) 1(4.00) 观察组 25 16(72.00) 7(28.00) 2(8.00) 0(0.00)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全身肿瘤的30%左右。针对已确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建议采取放射治疗。但相关经验中认为放射治疗会造成患者口腔粘膜以及唾液腺出现发射反应,轻则造成患者进食吞咽困难,重则对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2-3]。
临床资料中分析认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期间,造成口腔粘膜损伤的主要原因有电离辐射损伤,同时也与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对放疗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等相关,因此提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起到预防性减少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本研究中数据显示: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患者口腔粘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Ⅰ级患者构成比为72.00%(16/2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口腔粘膜反应有重要意义。其原因是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耐受度,帮助患者提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注重个人口腔卫生,在放疗后积极配合进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张口困难,改善口腔肌肉活动能力,综合价值确切。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结论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多易发生口腔黏膜炎性反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口腔粘膜反应,改善口腔环境,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留节,丁纪元,张珍等.老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部放疗口腔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5):549-551.
[2] 张晓丹,赖芳芳.护理干预对减少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05-108.
[3] 赵玲,彭娜.按计划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改善头颈部放疗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50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