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86例,将其按平均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首先进行正畸治疗,然后给予口腔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5.35%)明显较对照组(79.07%)高,两组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7%,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58%,两组之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修复患者实行口腔正畸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其他症状的发生,还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形象,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价值
口腔健康会影响一个人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形象,因此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对口腔的治疗情况。在口腔的修复过程中实行正畸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重塑牙齿形象,对患者的效果较好,本文就在口腔修复中实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86例,将其按平均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3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5±1.5)岁,病程2-3周,平均病程(1.8±0.7)周;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4.2±1.8)岁,病程2-5周,平均病程(2.5±1.5)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发现,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系统的口腔检查及X线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明确诊断。然后对照组患者在完成口腔基础的治疗后,给予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如:活动义齿修复、精密附件、固定桥修复等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治疗前要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拆除原有的不良修复体,对患有牙周炎及牙髓炎的患者要提前进行治疗,将无保留意义的残根以及完全松动的牙齿拔出,治疗修复可保留的牙齿。在完成口腔基础治疗后,对于长期缺牙引起的错颌畸形采用正畸治疗。对有牙齿间隙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正牙齿并固定,将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后用牵引的办法调整错领畸形的牙齿以保证牙齿咬合调整至正常状态。对于间隙过大的患者采用内收排齐治疗,将倾斜的牙齿通过排齐,直立牙齿的方式使其排列整齐,当患者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后,再给予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评价标准: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治疗满意度和医院环境等,采用评分方式进行评价,满分100。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口腔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牙齿较为美观,患者较为满意;有效:口腔症状有所改善,但美观程度不够,牙周情况良好;无效:口腔症状明显变化,牙齿松动甚至脱落[2]。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计算,以“%”表示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算后若P<0.05,则表示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对比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3 24(55.81) 17(39.54) 2(4.65) 95.35 对照组 43 15(34.88) 19(44.19) 9(20.93) 79.07 X2 -- -- -- -- 5.1079 P -- -- -- -- <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
2.2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3例出现了咬合抬高、食物嵌塞等情况,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7%,对照组患者有11例无咬合接触、食物嵌塞等情况,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58%,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口腔医学和口腔医疗器械的发展,正畸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口腔的修复中,口腔修复是使牙齿恢复正常的功能,使牙齿处于平行状态,减少对患者进食的影响,而且对牙齿进行修复,减少因牙间隙较宽而导致的牙齿炎症的发生,减少对牙组织的损害[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口腔进行正畸治疗还可以纠正患者的外在形象,减少对患者心理的影响[4]。
本文就口腔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进行研究,选用84例会出分组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5.35%,对照组的为79.07%,两组之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也明显较对照组少,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也较少,患者治疗后的安全性较好,还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提升外在形象,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志贤,程志伟. 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05):484-485.
[2]袁柱炫,钟春梅,李静.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6):765-766.
[3]马秀英.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5):55-56.
[4]崔晓慧.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当代医学,2016,2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