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解剖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解剖组与固定组,每组各56例,解剖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固定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解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固定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固定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解剖钢板;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锁骨中段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现象,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都可造成锁骨骨折的发生。对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一般采取解剖钢板治疗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克氏针固定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不能有效地治疗较为严重的骨折状况,而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更加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对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1]。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12例进行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解剖组与固定组,每组各56例,解剖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范围19~73岁,平均年龄(45.5±27.5)岁。固定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范围21~75岁,平均年龄(47.5±27.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 解剖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患者取最佳手术体位,实行颈丛麻醉之后在患者的骨折肩下垫枕,进行与锁骨平行的切口,将骨折端充分的暴露出来之后彻底的清理碎骨以及淤血,然后进行复位,复位成功之后选用适合患者的解剖钢板将患者锁骨的上端进行固定,针对粉碎性锁骨骨折的患者应该将大骨块用螺丝钉固定之后再使用钢板固定,若骨块的体积较小,需要在保留骨块周围软组织的同时用解剖钢板进行固定[2]。
1.2.2 固定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患者取最佳手术体位,实行颈丛麻醉之后在患者的骨折肩下垫枕,在骨折周围进行长约5至8cm的切口,将骨折端充分的暴露出来之后彻底的清理碎骨以及淤血,然后用直径为2.5mm的克氏针进行复位以及固定,固定完成之后将克氏针弯曲之后剪短[3]。
1.3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主要有针道感染、畸形愈合、克氏针松动等。
1.4统计学资料
此次实验的数据均应用软件SPSS13.0行分析与处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数据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
与固定组患者相比,解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固定组,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固定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伤口愈合时间(周) 解剖组 56 (57.1±14.9) (91.9±20.1) (10.4±2.5) 固定组 56 (43.2±12.8) (61.1±28.8) (12.9±2.8) t -- 5.295 6.563 4.984 P -- <0.01 <0.01 <0.01 注:解剖组与固定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解剖组出现1例畸形愈合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1/56);固定组出现3例针道感染患者,3例畸形愈合患者,2例克氏针松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3%(8/56),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锁骨中段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一切暴力均会导致骨折的发生,对骨折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克氏针固定治疗以及解剖钢板治疗。克氏针固定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对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是其对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很难治愈,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如克氏针松动以及针道感染以及畸形愈合,导致固定失败,不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另外,运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治疗孩子后,还需要外固定的辅助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不能尽早的进行康复锻炼,克氏针剪短的部位还容易扎伤皮肤,造成感染。而解剖钢板是新型的固定模式,主要是根据人体的锁骨外形所设计出来的,在手术的过程中通过对钢板进行轻微的塑形就可与患者的锁骨吻合,便于安装,可避免由于反复塑形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另外,解剖钢板的有较好的强度以及适中的厚度,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可及早的进行康复锻炼,加快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临床研究证明[4],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中,解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固定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固定组,两组相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并发症较少,伤口愈合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仁.解剖钢板与传统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6):655-656.
[2]朱益民.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97-98.
[3]苏毅坚.解剖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法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7):12-14.
[4]郭伟全,曾志豪,刘文锦等.集束克氏针与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14,(8):5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