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功能障碍是肢体瘫痪,偏瘫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工作能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致使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1】。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其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了更好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笔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心理需求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5~65岁之间,平均52岁。学历层次:大专及以上14例,中专及高中28例,初中及以下18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查体合作,无意识障碍、失语、痴呆、耳聋,既往无精神障碍及其它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形式,问卷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和对部分病
人访谈后确定,并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编制成正式问卷。问卷由专人发放,发放时向患者说明目的,讲解清楚每项问题及填写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或由家属代写)。发放问卷60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1.2.2 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整理核对后,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需求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需求情况 序号 需求内容 例数(%) 1 生活能够自理,重返家庭和社会
2 详细了解病情,如何预防复发
3 医务人员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安慰,帮助其树立信心
4 得到家属及医务人员尊重,像正常健康人一样对待
5 获得长期康复治疗方案及定期复查方面的指导
6 能经常和医生、治疗师一起交流,希望与医务人员交朋友
7 有点事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8 互相帮助,治疗环境和谐、欢乐 60(100)
58(97)
55(91)
55(91)
53(88)
47(78)
46(77)
40(67) 2.2 不同文化程度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需求比较 调查初步显示,生活自理、重返家庭和社会为首要需求,了解病情及预防复发知识为第二需求,得到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尊重为第三需求。以此为基准,对不同文化程度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需求状况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心理需求层次比较(例/%) 类别 例数 首要需求 第二需求 第三需求 大专及以上 14 14(100.0) 14(100.0) 14(100.0)
中专及高中 28 28(100.0) 27(96.4) 25(89.3)
初中及以下 18 18(100.0) 17(94.4) 16(88.9)
X2 0 0.7680 1.6620
P 0 >0.05 >0.05
3 讨论
3.1 生活自理,重返家庭和社会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首要心理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能够自理,重返家庭和社会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首要需求(100%)。本组被调查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突如其来的疾病,患者尚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由于肢体活动障碍导致病人丧失部分基本的自理能力,给病人的心理带来沉重打击【3】。因此能够生活自理,重返家庭和社会是患者最迫切的愿望和需求。医务人员应以此为康复目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定,制定详尽的康复治疗计划并认真实施,并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注重功能的改善,还要及时进行适应性训练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患者整体康复,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2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疾病基本知识和预防复发的知识教育十分必要 调查结果显示,详细的了解病情,了解预防复发的方面知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第二心理需求(97%)。目前虽然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明显提高了,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仍然较高,所以为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对于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不仅要进行康复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疾病基本知识和预防复发方面的知识的教育也十分必要。通过教育,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有效防范疾病的复发,从而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3.3 家属及医务人员鼓励患者 本调查还显示,医务人员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安慰,帮助其树立信心91%,是第三位的需求,提高社会支持可以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6】。尤其是家属及医务人员的支持,对于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及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的需求依次为得到家属及医务人员尊重,像正常健康人一样对待,与医务人员交朋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一个和谐的治疗环境等。因此,因此首先帮助患者增强疾病恢复信心,分析患者存在和潜在的积极因素,帮助其建立包括家属在内的良好支持系统;同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帮助其进行恰当的正确评价以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5】,在康复临床实践中,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医患关系,相互取得信任,无条件的尊重患者,态度要真诚,对敏感问题应采取灵活解答【4】;其次,营造和谐、快乐的治疗环境,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肯定,从而提高患者的成就感、归属感。
3.4 不同文化层次的偏瘫患者心理需求层次相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基本需要依据重要性及发生的次序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7】。笔者对脑卒中偏瘫心理需求的调查结果基本符合上述需要层次理论。脑卒中后偏瘫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都有较大的心理冲击,所有患者对未来生活前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和焦虑,同时又都对康复治疗寄予极大的期望,所以,不同文化层次患者心理需求层次无明显差异(>0.05)。在临床实践中,应全面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清主次,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Merriman C,Norrnan P,Barton J.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of PTSD symptoms following s-
troke[J].Psychol Health Med,2007;12(5):592-602.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编年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程维,刘雪琴,申校燕.老年脑卒中病人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杂志,2012,26(3):787-789.
[4] 姚福娣,张运生,黄志红.脑卒中病人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杂志,2012,10(3):658-659.
[5] 金英,孙艳军,高燕军,刘亚莉,胡亚军.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56-157.
[6] 周金英,张琳华 [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130-131
[7]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