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对比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对比
来源:互联网 sk019 | 伍君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耐药性肺结核;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疗效对比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目的:研究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1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将10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5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其中一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则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治疗组)。对比这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96.00%优于对照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数据62.00%(P<0.05),但2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概率差别不大——治疗组数据为32.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34.00%(P>0.05)。 结论: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时使用莫西沙星有利于修复患者的肺部损伤问题,并且安全有效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上更是高于左氧氟沙星。

  【关键词】耐药性肺结核;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疗效对比

  耐药性肺结核具有耐药率高,并发症多,病程长加上病情重,预后不佳,疗效差等特点,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家庭负担。目前我院针对耐药性肺结核的研究治疗选择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笔者将我院耐药性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

  1 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3月的10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患者。

  治疗组:男性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女性耐药性肺结核患者=26:24;年龄范围(47—70)岁,平均年龄(61.70±5.40)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2.70±1.50)年。

  对照组:男性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女性耐药性肺结核患者=28:22;年龄范围(46—74)岁,平均年龄(62.50±5.30)岁;病程在(1.40—5.30)年,平均病程(3.20±1.90)年。

  对照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和观察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不大明显,P值大于0.05。

  1.2 方法

  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是以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肼和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为基础的方案上,分别联合使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持续用药12个月,每个月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相应的肝功能辅助检查。

  治疗组方法——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莫西沙星治疗,莫西沙星片0.5g和氨基水杨酸异烟肼0.6g各1次,1d一次;利福喷丁0.6g1次,一周两次;丙硫异烟肼0.74g1次,1d两次。

  对照组方法——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片0.5g和氨基水杨酸异烟肼0.6g各1次,1d一次;利福喷丁0.6g1次,一周两次;丙硫异烟肼0.74g1次,1d两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经SPSS20.0版处理,以痰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如果存在p<0.05,那么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痰菌转阴情况(P<0.05)。在经过20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组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数据62.00%(p<0.05)。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 组别 例数 2个月 6个月 12个月 20个月 治疗组 50 28(56.00) 42(84.00) 45(90.00) 48(96.00) 对照组 50 16(32.00) 24(48.00) 36(72.00) 31(62.00)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在用药后,治疗组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有11例,肾功能损伤3例和肝功能损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对照组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有12例,肝功能损伤2例和血小板轻度下降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0%,两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的差异(P>0.05)。

  3 讨论

  耐药性肺结核具有耐药率高,并发症多,病程长,病情重,预后不佳和空洞多等多种特点,并且由于细菌自身提高了耐药性,治疗耐药性肺结核十分困难。发病的时间与治疗的时间也较长,治疗的难度也非常之大,费用的问题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的药理作用都是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抑制产生染色体的损伤,最后导致细菌死亡[1]。他们的特点都是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症和细菌耐药性,安全性比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左氧氟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可以高浓度地渗入人体肺泡巨噬细胞中,并且有较强的抗核分支杆菌活性[2],能够发挥较好的细胞内外杀菌作用。但是左氧氟沙星与其他抗核类的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3],结核分支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突发率不低。

  莫西沙星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针对格兰阳性菌和阴性菌[4]可以进行有效抑制,提高了细菌的清除率,而且还有胃肠道吸收好和杀菌快的优点,适合长期使用且不一定会产生耐药性,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不容易发生反复感染[5-6]。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10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治疗组则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比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和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的痰菌转阴情况可以对比看出,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中,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治疗组)的痰菌转阴情况是96.00%,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的痰菌转阴情况为62.00%(P<0.05),但根据不良反应方面对比的情况而言,2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差异较小,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时使用莫西沙星有利于修复患者的肺部损伤问题,对肝肾的损害也都较低,并且安全有效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相较而言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价值各方面上都高于左氧氟沙星。

  【参考文献】:

  [1]张欣鹏.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162-162.

  [2]张晓琦.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80-81.

  [3]朱刚.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房,2016,27(18):2514-2516.

  [4]杨艺胜.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7):18-19.

  [5]古丽巴哈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对比[J].海峡药学,2015,27(5):178-179.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创刊于2002年,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鹏博骨肿瘤研究所主办,的骨肿瘤骨病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广大骨...
铜陵学院学报《铜陵学院学报》
《铜陵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
红旗文稿《红旗文稿》
《红旗文稿》(半月刊)创刊于1964年,由求是杂志社主办。本刊注重对重大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深度解读,梳理理论源流,分析现实依据,透视决策背景,比较国际经验,见微知著,求...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729/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
内蒙古电力《内蒙古电力》
《内蒙古电力》(现用刊名:内蒙古电力技术)是内蒙古自治区电机工程界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宗旨是为促进内蒙古电机工程界科学技术的繁荣,及时报道科研成果、...
新教师《新教师》
《新教师》杂志,月刊,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315/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卷首语、...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