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孕不育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116例(2013年4月~2015年3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专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性抑郁评分为(5.76±4.15)分、躯体性抑郁评分为(7.61±5.2)分,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的情绪,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不孕不育;心理护理;抑郁
不孕不育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合称,不孕主要是育龄夫妇在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2年以上未受孕的情况[1];不育主要是女方有过妊娠,由于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婴儿未存活的情况。不孕不育的发生率较高[2]。本次主要是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如下:
1不孕不育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方法
1.1不孕不育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16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4月~2015年3月),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不孕不育患者。原发性不孕67例,继发性不孕49例。所有患者婚后均未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的性生活,且同居1年均未怀孕。排除严重精神疾患、心、肝、肾及肺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将这11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58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61±4.20)岁,结婚年限(2~11)年,平均结婚年限(6.71±2.04)年,其中输卵管因素27例,排卵障碍1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8例。
对照组患者58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0.82±4.37)岁,结婚年限(3~12)年,平均结婚年限(7.43±2.67)年,其中输卵管因素29例,排卵障碍1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7例。
两组不孕不育患者各方面资料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对比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专科护理,主要包括运动、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及习惯等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⑴不孕不育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详细的讲解不孕不育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错误的思想进行纠正,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进行解答。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言语上应和善、委婉,并详细的记录患者家庭情况、生活方式及有无流产记录等。⑶分析患者性格特征并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与性格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法,将患者性格分为内向与外向两种,①性格内向的患者一般表面表现较为平静,但患者心里均过分紧张,长时间的无法生育会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部分患者还会有恐慌的心理发生,而长期的不良心理会对家庭和睦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性格内向的患者要多与其进行交流,耐心的讲解心理因素对不孕不育的影响,帮助患者打开心结,并加强对患者的鼓励。②对于性格外向的患者来说,一般会出现急躁的不良心理,如治疗效果较慢会导致患者出现悲观、易怒、烦躁的情绪,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心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于患者情绪较稳定时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恢复患者进行生育治疗的信心。⑷亲属支持: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与亲友进行沟通、交流,并嘱咐患者亲属对患者多进行开导,帮助患者消除精神负担及家庭压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孕不育患者精神性及躯体性抑郁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总分为20分,分值大于或等于8分表明患者存在抑郁心理,得分越高说明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计量资料用(`c±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之间,对比抑郁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精神性抑郁、躯体性抑郁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性抑郁与躯体性抑郁评分分别为(5.76±4.15)分、(7.61±5.29)分;与对照组患者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分组 例数(n) 时间 精神性抑郁(分) 躯体性抑郁(分) 研究组 58 护理前 13.20±6.01 12.87±6.25 护理后 5.76±4.15* 7.61±5.29* 对照组 58 护理前 13.31±5.74 12.95±6.43 护理后 10.41±4.63 9.89±5.52 表1:对比2组不孕不育患者抑郁评分状况(`c±s)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不孕不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3],其与卵巢雌激素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如卵巢出现分泌混乱会对卵巢的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孕不育对患者生育功能及心理均会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及痛苦[4]。如患者治疗后仍未怀孕,会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极易产生不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不良的负面情绪又会影响患者内分泌,所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本次主要是对不孕不育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5],首先护理人员要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的了解患者家庭情况、生活方式及有无流产记录等情况,并对患者性格体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内向、外向两种,并分别进行护理,帮助患者疏导不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关心,消除患者精神负担及家庭压力[6]。从本文中可以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能有效的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116例不孕不育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精神性抑郁评分由护理前的(13.20±6.01)分降到了(5.76±4.15)分;躯体性抑郁评分由护理前的(12.87±6.25)分降到了(7.61±5.29)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有明显差别,研究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值小于0.05。
总而言之: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疏导患者抑郁的心理状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波.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11):160-160.
[2]刘燕.探讨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5):7288-7289.
[3]单桂晶.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30例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9):161-161.
[4]王爱军.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