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提高肿瘤科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暴露危害的认识,了解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的具体措施。方法分析肿瘤科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化疗药物的途径及危害,从加强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的宣教、使用必备的防护工具、化疗药物的管理、操作中的防护、化疗污染的处理措施、加大对肿瘤科化疗防护的重视与管理力度这六个方面加强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结果肿瘤科医护人员认识到化疗药物的接触途径及危害,规范化操作,掌握防护措施。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接触途径及危害有了充分认识,熟练掌握化疗防护的各项对策,提升了肿瘤科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的水平,保证了肿瘤科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医院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肿瘤科;化疗;职业防护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科临床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不仅对患者,在配制和使用的过程中,如防护不足,有可能对密切接触的肿瘤科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严重者有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害[1]。目前,存在着很多医院肿瘤科对化疗药物职业防护重视不够、医护人员相关教育匮乏、化疗药物缺乏严格管理、防护设备配备不到位等问题。根据有关报道,肿瘤科护士中细胞减少的达45.8%,月经异常的达67.7%,因此,实现以人为本,加强肿瘤科医护人员的化疗药物职业安全防护,减少化疗药物相关危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肿瘤科化疗药物职业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详述如下。
1 化疗药物接触的途径
1.1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为最常见,如安瓿或注射器内压力过大时可见化疗药物喷出,溅洒到皮肤上。医务人员在操作时不慎被化疗针头或安瓿碎瓶损伤。肿瘤患者化疗后血液、体液、呕吐物等溅洒到医务人员的皮肤上。
1.2 呼吸道吸入:配制化疗药物时以及介入、瘤内注射等操作时,当打开粉剂安瓿时、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等操作时均有肉服看不见的药液逸出,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可经由呼吸道吸入。
1.3 消化道摄入:如不注意手部卫生,化疗药物可经由手口传播直接被消化道摄入。
2 化疗药物的危害
2.1血液系统毒性:化疗药物对人体最常见的毒性作用之一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下降,从而导致感染、出血和贫血,严重者可能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2.2脱发:毛囊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所以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使有丝分裂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头发减少、斑秃甚至全秃。
2.3生殖系统毒性:如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药物可引起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亦可引起男性无精或少精症,从而导致生殖能力低下或丧失,严重者均可导致不孕不育[2]。
2.4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化疗药物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使得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DNA断裂增多。与此同时,化疗药物也可以通过胎盘,从而造成胚胎或胎儿生长发育异常,造成胎儿畸形,初步调查表明,孕期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对生殖机能有不良影响。此外化疗药物一般对肝、肾、肺,甚至心脏都有着毒性作用,严重者可导致相应脏器功能失调甚至衰竭可能。
3 加强化疗防护的对策
3.1加强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的宣教:每一位医护人员在进入肿瘤科前,都必须接受化疗职业防护培训,使其认识到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包括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污染物对医护人员的影响。以提高自我职业防护意识,规范防护行为,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使肿瘤科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化疗药物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达到主动防护的目的。
3.2使用必备的防护工具:可配备护目镜、防护服、防护裤、口罩、及内外双层手套等防护用具,内层为聚氯乙烯手套,外层乳胶手套。购置化疗废弃物及污染物专用容器,将化疗废弃物及污染物放置于有特殊标记的厚塑料袋及防漏容器中,使用中封口加盖。可考虑建立化疗药物静配中心,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生物安全操作柜中配制化疗药物,实行集中化、统一化管理,不但能保证配制化疗药物的质量、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化疗药物的不必要扩散,有利于职业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3.3 化疗药物的管理
保存化疗药物时要注意与其他药品严格分开放置,为了防止药瓶碰撞破裂,化疗药应放置在专用的防漏小盒内,设专用的化疗药柜及冰箱,保管存储药品时做好黄色警示标志。
3.4 操作中的防护
3.4.1配药操作防护: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打开安瓿前,先将安瓿顶部及颈部药液弹至体部,以防药物残留于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小砂轮锯划后轻轻掰开,防止安瓿刺破手指。溶解粉剂化疗药物时,先抽出瓶内适量的空气,使其成为负压状态,再沿瓶壁缓慢注入注入溶剂,一边注入溶剂一边回抽空气减压,避免瓶内压力过高,药液自针眼周围外溢。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摇动,以减少粉末逸出。抽取化疗药液时,将等量空气留存于注射器内,先抽取药液,再依靠瓶内负压回吸注射器内的空气,避免瓶内压力过高。抽干净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后再拔针,避免药液排放于空气中,所抽药液应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溢。输液瓶内注入较大量药液时,应插入一排气针头,防止瓶内压力过高将针栓推出,使药液外溢。药液配置好应放在防渗漏无菌巾上备用。
3.4.2化疗配制后废物处理:化疗废弃物产生后应立即进行分类、收集,同时与其他医疗废物分开,装入塑料袋内封存,并标明化疗废弃物,可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之后可采用75%酒精擦拭操作台。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用肥皂及流动清水彻底洗手,建议淋浴[3]。
3.4.3化疗静脉给药操作:静脉给药应采取密闭式输液法,静脉给药前不能使用化疗药液直接排气;静脉推药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接头处以防化疗药物渗漏;若需从莫菲氏滴管加药,必须先用无菌纱布包裹滴管开口处再行加药,加药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液从管口溢出[4]。操作时应注意勤开窗通风。
3.4.4化疗患者排泄物的处理:化疗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化疗药物及其代谢物,处理患者化疗开始后48小时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戴口罩;被污染的患者被褥和衣物要单独清洗;化疗患者使用过的水池、马桶等之后应反复冲洗。
3.5化疗污染的处理措施:当化疗药物外溅后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通知他人,避免他人再次接触,做好个人防护后再处理污染区。如药液溢出或外溅到桌面或地上,应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肥皂水擦洗;若为粉剂则用湿纱布轻轻擦抹,以防药粉飞场,污染空气,再用清水以及75%酒精仔细擦拭;若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则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5];将所有被化疗药物污染的物品放入密封的专用废品袋之中,并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