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加强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做好动脉血气监测,术后72小时血气正常,患者神志清醒,四肢肌力恢复,予以拔除口插管,并予以双腔鼻导管吸氧,氧流量 3-5 L /min, 以供给脑细胞充足的氧;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定时更换体位, 按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患者咳嗽、咳痰好,未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 2.3安置合适体位
术后予以床头抬高15-30OC低坡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每2 h更换体位 1 次,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性护理操作。患者恢复好,术后12天,采取自由卧位。
2. 2.4脑室外引流护理
术后留置左、右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治疗,加强引流管护理。严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随时注意术部敷料有无渗液、污染,对暴露在外的导管和接头用75%乙醇每天消毒3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3】,垫以无菌治疗巾;保持脑室引流管引流通畅,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严格掌握引流管的高度和流量, 引流管高于脑室最高点10-15 cm为宜,过低易引起出血,过高致引流不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 颜色、量。于术后7天拔除左侧脑室引流管,于术后12天拔除右侧脑室引流管,未发生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2. 2.5循环系统监测
重症脑室出血术后3-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4】,需经过脱水、利尿降颅压治疗,必须在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同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补液速度以30-40滴/分为宜,每日补液量1500-2000 ml。每日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 2.6选择适宜的静脉输液方式
术后为防止脑水肿,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静脉滴注且必须在20-30 min内快速滴完,为确保静脉输液安全,为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选择为患者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每周进行换药1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更换敷料,输液前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10ml做脉冲冲管,积极预防堵管、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
2. 2.7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予以醒脑、静脉高营养治疗,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及电解质溶液,保证患者及胎儿营养所需;进食期间予以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富含营养的饮食,避免便秘引发颅高压因素。
2. 2.8严防并发症
2. 2.8.1防止感染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做好监护室院感控制管理工作,减少家属探视,避免外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定期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 2.8.2防止消化道出血
加强排便频次、色、质、量观察,按医嘱使用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药物,积极预防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
2. 2.9胎心监测
胎心监护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原理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进行监测,对胎儿是安全的。每4小时进行胎心监测1次,每次监测1分钟,观察胎动情况并记录,若胎心率持续10分钟以上都<120/分或>160分,表明胎心率出现异常,代表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应及时终止妊娠。
2. 2.10心理护理
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注意关爱孕妇;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适当解释治疗策略,树立家属协助患者康复的信心;做好孕期知识宣教工作,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如眼花、头痛等出现时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讨论 急危重症医学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急救的含义是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症时所采取的急救医疗救护措施。在妇产科,妊娠妇女由于妊娠或(和)非妊娠因素引起急危重症,及时救治显得更为重要。妇产科常涉及内、外科的危重病症,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认识妇产科急危重症疾病的特点,掌握合理、完善的诊疗、护理技术,共同合作,争分夺秒,为妊娠期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急救医疗和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占孕妇的9%-10%。脑出血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重症监护室护士必须具备熟练急救配合知识,必须掌握妊娠期合并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监测及护理知识,有利于提高孕产妇抢救成功率,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及围生期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黄艳仪,王沂峰,黄东健.妇产科危急重症救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P167-186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20-121 朱琦,王秉玉.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的颅内压监测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6,6(1):50-51 范海霞,王玉治.微创脑室外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及监护[J].2008,22(10):2596-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