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孢噻肟钠 双硫仑 饮酒
1 案 例
某男,47岁,因膝部擦伤到非法诊所治疗,该非法诊所为其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滴注过程中突然出现呕吐等症状,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医学检验
尸表检验:尸长162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呈暗红色分布于尸体背侧,指压轻褪色,尸僵存在于各关节。头生黑发间有白发,发长6.0cm。角膜轻度混浊,瞳孔等大,直径为0.5cm,双侧球睑结膜充血。鼻腔内有少量异物附着。颜面青紫,双手甲床发绀。人中部有0.5cm×0.4cm表皮剥脱;左、右肘窝各有一处注射针痕,右手背部有一处注射针痕;左膝及左足内侧有陈旧性表皮剥脱。
解剖检验:切开颈部,皮下和肌肉未见出血,会厌部轻度水肿。切开胸腹部,见心肺浆膜下出血点,剪开心脏见心血暗红色流动不凝。双肺粘连,右侧为重。左肾表面一处0.3cm×0.3cm囊肿。
显微镜下检验:肌纤维波浪样变形、多发局灶性断裂,心肌间质水肿并见局灶性出血,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管腔尚可。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血管高度淤血,到处可见散在的嗜酸粒细胞,肺泡腔内大量均质粒染水肿液,部分肺泡代偿性扩散,局部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肝脏小叶结构欠清、肝细胞索排列不齐,弥漫性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及颗粒变性,肝窦内少量红细胞,汇管区炎症细胞聚积。肾小球及间质血管广泛淤血,肾间质及肾小球周围局灶性炎症细胞聚集,近曲小管上皮肿胀、颗粒变性,散在肾小球纤维化。肾上腺皮质脂质脱失,束状带细胞广泛空泡变性。蛛网膜下腔血管轻度淤血,神经细胞变性,小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及细胞周围间隙增宽。
法医学毒物分析: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得血液中酒精含量为0.22mg/ml。
2 讨 论
头孢噻肟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一般情况下在应用之前医务人员均常规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多忽略对病人是否饮酒的询问,因此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双硫醒样反应或戒酒硫样反应,其表现为饮酒或接触含乙醇的食物或药物同时应用头孢噻肟钠等, 出现颜面潮红、肿胀、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烦躁,甚至休克。双硫仑样反应实质上是应用药物后接触乙醇导致的乙醛蓄积中毒。乙醇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 ,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头孢噻肟等药物能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从而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 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升高,继而产生一系列的过敏、中毒症状,病人一经确诊,立即给予吸氧,应用激素、苯海拉明等药物,有心脏症状者还应用硝酸甘油、香丹注射液等。经以上治疗,上述症状均在1小时内消失或缓解。为避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交代在应用此类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7天甚至20天内应禁止饮酒, 禁用含乙醇的药物及食物。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需立即给予输液以促进乙醛排出,同时辅以对症支持等治疗。
对本例死者心血做法医学毒物分析检出酒精,法医病理学检验排除致命疾病致死的可能,但可见喉头轻度水肿,镜下见肝细胞弥漫性空泡变性及颗粒变性,肺泡间隔有散在嗜酸细胞、肺透明膜形成,心肌纤维波浪样变性、多发局灶性断裂等。结合案情和死亡前症状,综合分析认为,本例系酒后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临床上对酒后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案例报道较多,但侧重于临床症状的描述,对致死后死者重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的报道甚少。本例通过法医病理学检验发现,酒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乙醛蓄积所造成的中毒,主要累及的脏器是肝脏和心脏,进而累及其他生命器官,为此类案例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