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包丽敏记者在她的长篇通讯中称:中国约70万个行政村里,极少有像圭叶村那样一夜成名的。在谷歌搜索的结果令人惊异,这个位于贵州省大山深处仅有86户人家的侗族小寨,虽然至今远离网络,但在不到一个月内,与它相关的网页,已经突破300万个!《人民日报》评论称,“‘五瓣公章’是枚质朴的民主之印”;《工人日报》、《新京报》等重要媒体也评论说,“‘最牛公章’告诉我们什么是民主”、“史上最牛公章”体现权力的分立与制约,等等。
这些,既是圭叶村的荣耀,也是锦屏县、贵州省的荣耀,应通过建“史上最牛公章”公路门楼和利用锦屏县特有的优质青石石材,将上述重要文章刊刻成石碑建立碑林作永久纪念,以彰显其独特的民主政治文化,为圭叶村增添一处耀眼的人文景观。
4、重建圭叶村鼓楼、圭叶溪孟伯人行风雨桥和原始水磨坊。
据我爷爷介绍,圭叶村原先也是有侗寨所特有的“鼓楼”的。不过,圭叶村的那栋“鼓楼”,倒象座“广播塔”,因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村里人就把它改成了“广播塔”,并由此形成了当时“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向人民群众传达“最高指示”和革命群众进行“早请示”、“晚汇报”的重要场所。可惜,这“鼓楼”在1971年的那场寨火中被烧毁了,此后也没有再建。开发和培育圭叶村旅游资源,就应重建圭叶村鼓楼、圭叶溪孟伯人行风雨桥和原始水磨坊,以显示圭叶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北侗少数民族文化村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5、发展钩藤和节骨茶等中药材和土特产品种植,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钩藤和节骨茶的市场价格历来都比较高,且非常适合在圭叶村山谷、溪边疏林下的地理环境中生长,因而也是圭叶村的特产。在圭叶村人均土地面积狭小、又没有什么产业优势可利用的情况下,发展钩藤和节骨茶产业,不失为在圭叶村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一条好路径。如果圭叶村户均拥有2亩以上的钩藤和节骨茶,那圭叶村民的经济收入将又是另一番景象。目前,当首先扶持发展钩藤产业,应以户均上2亩规模为目标。
6、积极扶持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养殖业。
在圭叶村,应首先以巩固好现有养猪场为重点,采取积极扶持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帮助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养殖业。对2009年9月因防疫需要所养之牛被捕杀的农户,应给予一定资金的扶持,使他们不因大多数人特别是国家的利益而损伤脱贫致富的“元气”;对有发展养殖业条件和积极性的农户,给予提供资金、技术援助,使他们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1、建立健全面向智障、老弱等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
圭叶村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一部份是智障即智力低下人口和无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些人即使通过扶贫开发也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同时,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2、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标准和保障范围。
目前,应首先加大农民到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的比例,改变门诊不报医疗(医药)费的状况,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
3、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
在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着力解决10岁以下儿童入学寄宿和贫困适龄儿童辍学等问题,积极筹集扶贫发展基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
4、实施农村“零外出务工家庭”救助工程和农村特困人口危房改造工程。
圭叶村现有“零外出务工家庭”和特困人口危房家庭也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对谭洪相、谭洪发、刘光禄等这些“零外出务工家庭”,要给予一定的帮助促其家庭增收;对谭俊鑫、谭俊川、谭元金、龙世木等特困人口危房,要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问题。
(四)加大帮村和村级组织建设力度,切实解决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软弱、涣散等问题
1、县、镇两级应加大对圭叶村的帮扶力度,使其能借助外力及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自1994年以来,锦屏县每年都安排县直机关定村帮扶,既帮助各村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更帮助各村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和实施项目扶贫、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可是,据村民反映象这样的“好事”很少摊到九寨(指平秋、彦洞两乡镇)和启蒙等边远贫困的侗、苗族聚居区,大量的帮扶、开发项目都是安排到了隆里、新化、敦寨等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机耕道、农田水利建设及“坡改梯”、办林场、建果场等项目),都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喜欢做“雪中送炭”的事,因此县直机关那些有资金、项目的部门都是集中在那些乡镇,九寨等贫困山区却鲜有项目上马,圭叶村甚至一直没有县直单位光临帮扶,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今后,应切实转变这种状况,多关心贫困村寨,县、镇两级应加大对圭叶村的帮扶力度,使圭叶村能借助外力及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2、加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的配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目前,圭叶村“两委”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软弱、涣散等问题,与当时没有选出为各方所信赖的村“两委”负责人有关。早在2008年村民委换届之时,由于选举工作出现组织、指导上的失误,曾两次选举未果,说明某些领导在组织、指导村级组织换届,进行村级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上有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明年,村级组织又将面临换届,对圭叶村“两委”领导班子如何配好、配强,有关各方应认真吸取教训。调查中得知,圭叶村宗族势力影响较大,这也是我国农村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吸取前车之鉴,作好协调、引导工作,才能选出各方所信赖,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村“两委”领导班子。
3、提升“五合章”掌管人的地位作用,着力构建“中国民主自治第一村”。
提升“五合章”掌管人的地位作用,使其具有不但“理”财,而且“监”政的职能,进一步完善符合圭叶村情的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使村“民主理财小组”转换成“民主监督小组”,成为具有既能“理”财,又能“监”政的双重职能组织,着力构建“中国民主自治第一村”,引领村级组织民主自治机制创新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