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的实质是在信用基础上进行的资金资源配置,企业自身信用对企业融资能力强弱、再融资难以以及企业融资规模大小产生影响。因此,民营经济发展金融制度的创新,首先必须建立在民营企业健全管理制度,经营绩效不断提高,企业遵循合同,讲信用的基础之上。如果民营企业经营道德风险仍然偏高,那么就很难指望金融制度改革会起到相应的作用。
同时,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也要求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战略管理,追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健全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向管理要效益;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企业融资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5 结论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需求压力和国内资本积聚的投资冲动使内资BOT浮出水面。2001年以后,内资BOT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应用于各个基建领域。但是内资BOT从出现到目前开始广泛应用,都体现了一种内在的自发冲动这种自发冲动一方面说明了内资BOT符合我国现实需要,具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在我国目前环境下,内资BOT的推广还面临着诸多障碍,本文仅从信用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一些分析,而内资BOT要想走得更好更远,急需支持、引导与规范。
参考文献:
[1] 孟令国.隐性契约中信用机制的作用及其构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
[2] 童国华.信用成本对民营企业发展制约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
[3] 麦兴鸿. 内资BOT在基建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
[4] 严兵,阮南. 信用风险:BOT项目融资成败的关键—国内外电力行业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J]. 国际经济合作,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