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应设立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能象专业任课教师一样有自己的教研室。辅导员应认真研究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及学生事务管理这些方面,把自己打造成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创办《辅导员》研究刊物及辅导员论坛,为辅导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业务交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采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打造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3、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高等院校应积极引进职业生涯管理,为辅导员制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帮助他们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业目标三个方面的发展轨迹,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明确的指导辅导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预期的职级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按照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安排,5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34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高校已经招收了首批1000余名辅导员攻读硕士学位。
教育部还确定了首批2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说,辅导员基地除承担培训任务外,还要承担专题研究的任务,要在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基础上,为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确保政策的合理到位,努力成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
辅导员通过培训研修等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全可以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管理与教学相结合,能更好的完善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人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光荣而艰巨。拥有一支焕发着蓬勃生命力的辅导员队伍,能更好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2006
[②] 齐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119-121
[③] 洪盛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