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土重度,挡土墙计算高度可按h=7.0m,地表均布荷载,土的粘聚力,墙背填土内摩擦角,挡土墙的墙背倾角,土的坡度。土对挡土墙背的摩擦角,毛石砌体重度。
2.确定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
①挡土墙平面、立面与横断面图;
②设计计算说明书;
③写出设计小结。
(三)研读资料,现场踏勘,讨论方案
首先,老师先讲项目案例,让同学们对设计挡土墙有明确的思路,然后小组讨论合适的设计方案。
1.通过“案例教学法”,老师先讲相应的挡土墙设计案例,让同学们有明确的设计思路。
2.对于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比如土压力的类型与计算,挡土墙的验算等应在讲解案例时着重强调。
3. 在获取大量的信息后,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成员讨论设计方案。
4. 对于需要现场踏勘的,必须现场踏勘。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方面是要起引导作用,如果发现同学们的思路出现偏差,按情况给予提醒和纠正。另外一方面,注意每位同学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给予过程考核分数。
(四)设计
根据小组讨论的方案展开设计,设计包含以下内容:
1.挡土墙平面、立面布置;
2.挡土墙横断面布置,并拟定断面尺寸;
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步设计挡土墙的高度、顶宽、底宽、墙面墙背与竖直面夹角等。
3.计算主动土压力;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计算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及合力作用点。
4.验算挡土墙抗滑、抗倾覆稳定性;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挡土墙的抗滑动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5.验算基底应力及偏心距;
6.挡土墙的伸缩缝与沉降缝,以及排水设计;
7.绘制挡土墙立面、横断面;
8.编制设计说明书。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每个小组的设计,是否按照相应的规范,方案是否可行等。另外一方面,注意每位同学的参与程度以及贡献给予相应的过程考核分数。
(五)对于设计结果的组内讨论,小组之间的交流
在完成任务的后,小组之间可以就设计思路,设计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并一起加以总结。这样每个小组可以查缺补漏,使的每个小组的设计更科学。
(六)考核点评
小组间的交流完成后,提交成果。老师首先进行点评,再根据提交的成果以及过程考核的结果打分。
为避免“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现象的出现,在考核方式上既要重视成果考核也要注重过程考核。为此,将传统教学中的以单纯的闭卷考试结束课程学习的方式变为项目全过程考核。本门课程的总成绩等于每个项目的成绩再乘相应的权重。而每个项目的成绩由学生自评成绩,学生互评成绩,教师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教师考核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所决定。过程考核包括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工作纪律、工作态度、积极参与项目的意识、团队合作的能力、本人对项目完成所做的贡献等。结果考核包括设计过程的真实性与条理性、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三、项目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没有配套的教材
1.具体问题
高职学生多数毕业后进入施工、监理等一线岗位,对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目前高职教材基本沿用本科教材的框架结构,多数只进行简单的简化处理。 由于其适用对象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学针对性不强,大部分学生是在步入工作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才明白所学的内容哪些是实用的,哪些可以方便地指导工程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解决方法
第一,组织开展教师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组织编写以项目为载体的教材。
第二,要加强产教结合,鼓励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人员参与编写教材。来自于真实工程的学习项目更具指导意义。
(二)老师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1.具体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将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有效结合起来。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是高一级院校的毕业生, 没有经过企业锻炼,属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缺乏实际企业中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教师动手能力不强, 现场指导能力欠缺, 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会感到力不从心。
2.解决方法
第一,在授课教师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有计划的分批轮流让授课教师到企业岗位锻炼学习。
第二,考虑到去实际岗位去积累技能学时间比较漫长,可以和企业合作,让企业在考虑到实际岗位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开设培训班对授课教师的进行培训。这样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
第三,组织经过培训的授课教师进行校内培训,让更多的教师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项目经验。
第四,加强与企业合作,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职, 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三)学生的不适应
1.具体问题
一般来说,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本来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相对来说都不是很理想的,而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有一些内容又是需要学生自学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让习惯了接受按章节循序渐进的讲授方法的学生后去接受项目教学法,势必会出现事先不预习自学,导致知识储备不足,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案例,也无法按规范的思维去设计项目。
2.解决方法
第一,在入学教育中强调高职教育的目的以及相应教学方式方法的特殊性。
第二,任课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意见建议,及时答疑解惑,及时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
第三,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要能提供足够合适的项目案例。
(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工作后发展后劲不足
1.具体问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项目化教学的是以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以若干个任务支撑,通过任务来驱动。知识的学习以“必需”、“够用”为度。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土力学基础知识没有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就有可能当时会了,过后忘记了,到了下面真正要用的时候还需要再学再练,导致学生工作后的发展后劲更加不如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转岗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进步性趋缓,上进空间趋小,社会后续竞争力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