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机械与建筑工程 > 从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透视中国文化软实力
从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透视中国文化软实力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苏瑞莹
【分  类】 机械与建筑工程
【关 键 词】 北京奥运;文化;软实力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8月24日,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在世界的一片喝彩声中落下帷幕。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空前提升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展示了五千年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展示了空前提升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外交影响力;三是展示了中国民间层面日益增强的文化道德力量;四是展示了了中国体育强国的风貌。

  【关键词】北京奥运;文化;软实力

  一、引言

  8月24日,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在世界的一片喝彩声中落下帷幕。可以说,没有一届世界性的大型体育活动能像此届奥运会这样曲终人的心不肯散,火炬虽熄灭但希望的火焰依然在燃烧。北京奥运真正向全人类展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就是和平、发展、友谊。为此,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用“无与伦比”来形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他的这一评价的内涵,决不单指运动会本身,而是它对世界、对中国的伟大、深远影响。北京奥运后各国政要和媒体如潮的好评就证明了这一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欢欣鼓舞、依恋不舍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而言,是一次形象的重塑,成就的检阅,建国近60年来,虽然我们也不断对外开放、宣传,但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同、认识,依旧有各种局限性,某些国家由于它们的媒体基本上都是所谓的对中国“批判”性宣传,因此,那里的老百姓甚至连中国有没有高楼、中国人是否穿长衫或中山装、到北京要否因空气量问题戴口罩比赛,也都变成了一个个“问题”。但北京奥运的辉煌开局、快乐的比赛过程和胜利的落幕,击破了一切谎言,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自信、成就、友谊和发展。为此,《欧洲时报》称赞北京奥运会拥有“最精彩的开幕式,最先进的场馆,最热情的观众,最好客的市民,最舒适的奥运村,最出色的组织,最完美的服务,最多世界纪录的改写,最不可思议的中国之巨变”等一连串耀眼光环,使世界毫不犹豫地宣布2008北京奥运是百年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之一。而这些为世人高度称颂认可的多个历史性之最,不仅从侧面见证了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同时更是醒目昭示了中国“软实力”的空前提升!

  二、何谓中国文化“软实力”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20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21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出发,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无疑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而报告中所使用的文化“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且明确强调: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建立并且主导国际规范及国际制度,从而左右世界政治的议事日程,那么它就可以影响他人的偏好和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识,从而具有软实力,或具有“制度实力”。并指出“……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后来在其专著《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的前言中进一步把软实力界定为“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约瑟夫•奈作为美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学者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意图及意义和价值,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战略目的,特别是社会政治背景。但不可否认,他揭示了文化软实力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使用文化软实力的基点。

  我们必须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主要目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因为,在当今世界,以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逐渐式微,而由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却日渐凸显。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我国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就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正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就曾说过:“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没有软实力,就只是一个物质外壳,没有内涵,没有支撑,不能叫真正的强国。一个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一个经济的躯体,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北京奥运成功展示了五千年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活力四射的魅力北京;奥运开闭幕式中的博大精深,悠久灿烂,历久弥新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的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华文化史诗般全景式的精彩演绎深深吸引感染了全球数十亿观众,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开幕式演出,真正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灿烂文化以及世界和平的主题。无论是开幕式演出隆重、盛大、庄严地体现的“礼”,还是孔门“三千弟子”齐诵《论语》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无论是由篆体转换到宋体的“和”字所传递的“和谐”“和平”讯息,还是从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中展示出的宁静、悠远画面,太极、丝竹音乐体现出的“天人合一”东方神韵……聪明的中国人完美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光电艺术创造了新的精美、动人的艺术表达空间,超越了国家、种族与文化的隔阂,传达了中国人渴望安定、平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奥运会开幕式,不仅唤起了世界人民对五千年中国文明的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仪式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的一贯主张,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中国功夫、以手势放飞和平鸽,中国在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的同时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表率。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光彩背后更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令人清醒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大陆不断增长的软实力——文化、价值观、思想、体育和艺术的微妙力量——以一种不同于利用军事行动或经济刺激等硬实力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国家。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
《工业工程与管理》杂志,于199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738/T,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新年...
中国误诊学《中国误诊学》
《中国误诊学》杂志,月刊,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广电时评《广电时评》
并非《广电时评》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广电时评》杂志,于201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424/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
山西交通科技《山西交通科技》
《山西交通科技》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198/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道路工...
文苑《文苑》
《文苑》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5-1336/G0,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悠游漫诉、手写...
海洋科学进展《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季刊)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及时海洋研究所主办。 《海洋科学进展》主要刊登黄海、渤海及其邻近海区和世界各大洋的物理海洋、...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