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党的执政能力
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能力的“质”、“量”、“度”等作了分析,知道能力的分类有很多,且各种能力是不同的。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即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因素,各个环节之间处于有序、协调的状态,其中涉及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局部与全局、现在与未来等诸多关系[4]。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的稳定的运行,就要求我们的执政党有一种新的能力,它是我们执政党必须具备的,那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即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5]。
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中:充分激发创造活力;提高党的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党的执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我们党必须具有以下的能力: 科学分析形势和任务,制定并落实正确执政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能力;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 动员和组织人民运用国家机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 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能力。 这里的能力与其它的能力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我们国家提出的适应新的社会局势的一个政治概念,是对能力种类的一个必要的补充。由此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能力的名词会越来越多,但只要我们抓住它的内涵,就可以分析它的哲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天林. 实践生成论人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第2页。
[2]. 单宝,李放. 最优者生存的能力.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4,第108页。
[3].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3,第158页。
[4]. 熊月之. 和谐社会论.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第1页。
[5]. 权伟太. 执政党论. 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4.11,第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