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结论
(1)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项目群的构成和项目实施优先顺序,进而影响到项目的执行顺序。由于论文的指标体系是基于整体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包含了项目群定义、资源利用关系和风险因素等方面,因此通过对多个项目进行选择评价而构建成的项目群将保证实施的项目与整个战略紧密相连,项目与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合理的协调。
(2)可以根据评价结果E,判断项目是否具有构成该项目群的条件,如果存在欠缺与不足,则可以从找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项目对于项目群构成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善和调整,为后续的项目群管理实施提供支持。
(3)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是根据项目群的实际情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随着不同项目群的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而变化;同时模型的评价灰类数也可以根据项目群评价的不同精度要求来确定,因此该模型运用灵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祎望,杜纲,齐庆祝.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75~79
[2] 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基础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109~112
[3] 殷波,王顺洪.基于风险排序的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J].工程项目管理,2007,(8):90~93
[4] 唐玉龙.非确定条件下项目群的优选模型[J].生产率系统,2000,(2):40~41
[5] 何鹏,谭章禄.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70~74
[6] 丁勇,梁昌勇,蒋翠清.基于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项目群决策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7,16(5):62~65
[7] 郭长有,陈军.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0):18~21
[8] 陈德泉,计雷,唐玉龙.模拟退火算法在项目群优选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1994,2(1):11~17
[9] 王祎望,杜纲,齐庆祝.项目群管理中项目选择方法的研究[J].工业工程,2004,7(6):37~40
[10] 王允光.“层次分析法”在技改项目群择优排序应用的探讨[J].广西经济研究,1991,(11):17~18
[11] 韩传峰,陈建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群组决策的模糊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33~137
[12] 任玉珑,蒋莉.基于SVM的项目群优选模型及其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3):131~134
[13] 邵超群,宇德明.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房地产开发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综合管理,2008,(10):175~176
[14] 蔡建春,王勇,李汉铃.风险投资中投资风险的灰色多层次评价[J].管理工程学报,2003,(2):94~97
[15] 陈峰.工程项目群构建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6] 殷波,王顺洪,刘涛.项目群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4):20~22
[17] 张朝勇,王卓甫.项目群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及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2):49~52
[18] 何鹏,谭章禄.项目群中风险传播理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5):44~46
[19] 陈涛.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及应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79~81
[20] 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1] 邓涛,余承华.多层次灰色方法在绿色施工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08,37(S1):442~445
[22] 任丽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建模方法简介[J].商场现代化,2006,(4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