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机械与建筑工程 >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石油循环经济构想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石油循环经济构想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李学林 杜宗良
【分  类】 机械与建筑工程
【关 键 词】 油气污染;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石油循环经济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目前,不少油气生产企业已经在环保治污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实施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废污染控制工程。不少企业已经对采出的污水处理后全部回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改善了油气产区的生态环境。但是,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上,科技含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观念上还需要朝着石油生产的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改进节能减排的效果。

  3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石油循环经济

  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出发,大力开展石油产区生态文明建设是有效解决油气生产污染的根本出路,发展石油循环经济则是油气生产走向生态化的具体途径。

  3.1 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的含义。“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是指生物间的和谐共生共存状态,而广义的理解则指一切自然存在物(这既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等,同样也包含人)具有的协调平衡状态。”3对广义的生态文明的理解,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指“生态文明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4因此,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它由生态系统生产成果的总和构成。任何社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生态文明。

  鉴于传统工业文明“高消耗、高增长、高消费、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的损害己经危及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人类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新的文明形态。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发表了大量有关新的文明形态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等。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美国著名海洋生态学家卡尔逊在1960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则是现代生态文明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卡尔逊呼吁人类不要残酷地对待自然,要恢复理性,倡导一种生态的、合理的文明。这部著作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政府、民众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危机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呈现出全球性的特征。正像巴里·康芒纳在《封闭的循环》一书的前言中所说的,“1970年,环境危机震惊了世界;4年之后,在人们仍然为清理环境而斗争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又陷入到未意料的能源危机中了。这样,就如同在早期环境危机的年代一样,人们又一次陷入了困惑。”5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及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里约环境峰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矛盾问题,都成为会议的主题。三次全球环境会议可以说是形成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现,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始大量研究生态危机方面的问题,产生了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环境立法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促使人们从社会文明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科学发展观等文明发展战略,就是要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探索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避免误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不可持续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3.2 建设石油产区生态文明与发展石油循环经济

  3.2.1 建设石油产区生态文明是解决油气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石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严重的油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学者指出:“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x109t石油及其产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中,其中我国有60多万t。”6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我国部分石油化工区土壤残油高达10000 mg /kg是临界值( 200 mg /kg)的50多倍,每年新污染土壤1x108kg。”7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化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石油的开采、冶炼、使用和运输过程的污染和遗漏事故,以及含油废水的排放、污水灌溉,各种石油制品的挥发、不完全燃烧物飘落等引起一系列污染问题。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被荷兰IrFAM DeHam及奥地利W MStig liarni等科学家比喻为‘化学定时炸弹’。”8

  我国石油产区多分布在戈壁沙漠、草原、盐碱滩、黄土高原等生态环境本就十分脆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不但很难得到恢复,而且恢复成本也十分高昂。同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审视,因油气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油气污染加剧给资源所在地人民带来的身体健康上的损害及其隐患,都是不能允许的。油气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常常也成为造成油气生产企业与所在地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因此,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出发重新思考油气污染的治理问题,大力开展石油产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产区生态环境,积极维护油田与资源所在地之间的和谐关系,才是我国石油产业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路的现实选择。建设石油产区生态文明,才是解决油气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3.2.2 发展石油循环经济是建设石油产区生态文明的基本手段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石油工业是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的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大力节能、节水,综合利用资源、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油气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建设的面积和密度不断增大,石油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化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大量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石油生产带来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油地和谐关系的障碍。因此,从维护油气生产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的和谐关系来看,走石油循环经济之路,保护资源所在地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北大史学《北大史学》
《北大史学》创刊于1993年,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 《北大史学》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
弹箭技术《弹箭技术》
《弹箭技术》兵工弹箭情报刊物。以刊登国外弹箭专业技术论文为主,报道国外弹箭技术发展动态,沟通国内外专业发展信息,为弹箭专业的科研、生产、教学、使用等部门提...
当代学前教育《当代学前教育》
《当代学前教育》(季刊),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全年分为四期,分别为春季号、夏季号、秋季号和冬季号。本刊“引导实践、贴近实践、促进交流、鼓励创新”,以推进理论...
中国通信《中国通信》
《中国通信》创刊于2004年,期刊总编辑为两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陈俊亮。2008年起,应广大读者需求期刊由纯英文版变更为中英文双语版。中英文刊的出版目标是成...
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720/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著...
现代检验医学《现代检验医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39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质量控...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