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送线和捻线过程
数控蜡刷机的送线和捻线过程是为植线准备必要的条件。首先,我们选择一种工业适合的棉线,不同的蜡刷可以采用不同的棉线植线,但是为了能无误差的实现植线,经过实验测试,配合蜡刷板的孔径我们将棉线控制在43股左右。棉线在捻线电机的牵引之下进入工作台,同时在捻线圈中将棉线捻紧,测试表明,43股的棉线经捻线之后直径为4mm,在蜡刷板孔径这内,能确保植线顺利完成。
3.4 拉线和夹线过程
棉线经捻线电机之后,由单片机控制端发出信号,控制剪刀上下电磁阀和冲压气缸电磁阀开启,使得剪刀上下气缸和冲压气缸提起,剪刀和冲针收缩;同时控制拉线前后电磁阀开启,拉线气缸前伸至捻线电机,然后拉线气缸后作用将棉线从捻线出口水平拉出至蜡刷板上方。此时拉线过程完成,控制系统向夹线电磁阀发出信号,控制夹线气缸工作,将棉线夹紧拉直。
3.5 植线过程
经过以上步骤之后,为植线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棉线夹紧拉直、送丝电机工作已经将铜丝送至当前植线孔正上方。此时单片机控制端向冲头定位电磁阀发出信号,控制冲头定位气缸将冲针定位在当前蜡刷孔上,当定位完成,冲压电磁阀开启,控制冲压气缸将冲针冲入当前植线孔,植线深度6mm,由于在冲针工作之前已经把棉线和铜丝置于当前植线孔上方,因此当冲针冲入当前植线孔的同时把棉线和铜丝一并冲入植线孔,完成植线。
3.6 剪线过程
植线过程中,剪刀上下电磁阀始终开启,将剪刀上下气缸提起,剪刀电磁阀闭合,剪刀气缸一直不工作。当植线完成,单片机控制端停止对剪刀上下电磁阀的控制,剪刀上下气缸恢复初态,此时剪刀电磁阀工作,控制剪刀气缸将棉线剪断。至此,一个完整的植线过程结束。
4 数控蜡刷机软件控制系统设计
数控蜡刷机控制板采用高速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运作。按钮部分和电磁阀部分是分开的,按钮部分是负责机床的电源开关、报警开关、急停开关、手动/自动、激光等各部位开关的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将机床的各部分信息反馈给单片机,电磁阀部分主要是捻线电机的正反转、送丝电机、故障报警、激光、基板定位等各部位电磁阀。通过各部分的协调,共同完成数控蜡刷机运作。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如图5 所示:
图 5 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按钮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送采用RS232串行传送。单片机接口P3.7~P3.0和P1.7~P1.0与各按钮相连,P2.2~P2.0与电机相连,P1.6~P1.0与电磁阀相连,由软件控制产生收发时序。当任一按钮按下时,单片机通过扫描接口识别是那个按钮按下。
5 结论
本文主要侧重于数控蜡刷机的机械设计,具体介绍了各个机械模块的工作流程,根据数控蜡刷机的设计原理以及工作原理,经机械加工、装机并改良,如图5所示为数控蜡刷机实物图。
图5 数控蜡刷机实物图
经实践证明数控蜡刷机定位精度高,误差小,生产效率高。经厂家反馈,数控蜡刷机平均3孔/秒,相对传统的手工制作效率提高近100倍,而且数控蜡刷机运行稳定,工作可靠,产品质量好。
参考文献:
[1] 何瑞忠.用微电脑改造植毛机.襄樊大学学报.1989.
[2] 李 勇, 李伟光.小型牙刷植毛机数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机床与液压.2004.
[3] 肖金球.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学校单片机教材[M]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