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评价探究成果,进一步鼓励创新。课堂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验收,可以检查学生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水平,诊断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借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优秀研究方法和不足之出,确定评价探究成果的重点范围,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认识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成果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明确肯定最佳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正确的探究成果,以学习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志力。
2 、 加宽拓深思路,使研究性学习成果更具深刻性,积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知识教学时,向学生提出实验室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学生的回答可能很简单,理解也比较肤浅,教师可以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1)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吗?说明理由。
(2) 遇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的溶液一定是石灰水吗?
(3)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 异中求佳,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对于存在着不同研究思路的化学问题,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正确的解决了问题,而要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启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优缺点和使用条件,在求佳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探求错因,寻找科学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准确使用知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必有知识使用上的失误或思维方法上的缺限,教师要找准原因,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综合性的去探究,在探求错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寻找正确科学的探究思路,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论。
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细活慢功,经常引导,经常实践。还要有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更需要有灵活的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教材内涵,挖掘一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和施教策略,为启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持之以恒的研究性学习意志和动力引好路。 使研究性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出工献。
参考资料: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