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做强做大精品课程。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实施“课程建设工程”,大力推行课程的调整、合并和重整。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将在建设陕西省精品课程《油藏物理》、《渗流力学》、《钻井工程》的基础之上,冲刺国家级精品课程。另外,在原有建设基础上精心打造特色平台课程《石油工业概论》。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主干建设课程群,催生出一批拿得出、打得响的精品课程,力争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2名。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重点加强研究生教育中的特色教材及特色课程建设。
(8)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培养石油国际化人才。贯彻教育部“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精神,提出“保证本科生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的要求,在石油工程特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中,应注重总结国际合作班的培养方式,在三、四年级开设一定数量(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双语教学课程,遵循“小范围试点,稳步推进,示范带动,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
3.师资队伍建设
在校、院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尽力完善引进、聘用和稳定高学历、高职称学术骨干的方式方法,继续充实学科学术队伍,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目标是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稳定的高水平学术梯队。保持发展与国内相关单位间友好往来,积极鼓励教师在高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促进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机制,建立中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参加学术会议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努力打造各级教学名师。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形成一对一帮扶体系,加速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贯彻规范化教学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对规范石油工程特色专业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利用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在我院的优势,积极拓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交流渠道,努力提升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起一个有良好学术声誉和较强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形象。
4.加强科学研究,实现科教协调发展,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在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的转化工作,充分认识科研工作作为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声誉、增强办学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努力为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加强课题组内人与人之间、课题组之间、研究方向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强调科技创新意识,特别要重视科技源头的创新,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要培养顶尖级的科技将才,科技将才是那些不仅能从事科研工作,而且能担负起国家重点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筹划、技术协调等职能的人才。科技将才可以支撑一个高水平的学科,能够带出一支高水平的队伍。以具有研究实力、代表科技发展方向的课题组为依托,推进石油工程特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建立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新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努力实现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1)指导思想:以建设教学科研型石油工程特色专业为目标,以强化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线,以科研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为龙头,重视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开发,推动成果转化,完善激励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发挥现有科研优势,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面提升石油工程特色专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2)科研立项: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动员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申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多争取产、学、研、企业联合项目。要树立全局观念,打破研究方向的界限,走技术集成的道路,提高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强化科研诚信观念,提高项目的命中率和完成的优良率。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建立产—学—研基地,在此基础上,创建4~6个适合石油工程特色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并将1个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5.健全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学绩效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起规范的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结合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实际情况,修订规范教学管理文件,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将教学检查与督导列为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依据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把教学质量关。
健全和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运行。健全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实践教学、考试及成绩管理、毕业论文、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教学督导专家以听课、参加专业评估、毕业论文质量检查等形式,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教学过程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培养青年教师,使其尽早过教学关。努力构建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新体系。
三、取得的成效
应油田的委托培养要求,2002年为长庆油田开办一个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合作班,2003年又为长庆油田开办一个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合作班,为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开办一个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合作班,2009年石油工程专业开始招收国际班。02级、03级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部分学生赴海外工作。所开展的工作为我校其他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我院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努力做好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中心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进一步重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识、思维、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将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持续进行下去,为我校其他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起示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书勇,张烈辉.大众化教育形势下石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7, 3:65-67.
[2]江万哲,陈传仁,董超,等.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业,2008,6:137-138.
[3]董伟,伊向艺,卢渊,等.浅析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