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化工与理学 > 水保工程的合理配置是山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
水保工程的合理配置是山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陈广勇1 王文常2 庄国芬3
【分  类】 化工与理学
【关 键 词】 水土保持工程的合理配置 治理水土流失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介绍了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防治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坡面条件下各类水保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了山区水土流失,充分发挥了小流域的水保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促进市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工程的合理配置 治理水土流失

  1概述

  在丘陵土石山区,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东北黑土区黑龙江省穆棱市是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市(县)之一,境内山高坡陡,山多平地少,农作物种植区内地面坡度大,不合理的耕作措施极易造成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在坡耕地种植区域,降雨集中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极易形成坡面径流,冲刷土壤,进一步加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在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中,穆棱市遵循区域水土流失规律,积极探索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方法,实行山、水、田、林、路、堤、村、主导产业“八位一体”综合治理,科学合理配置坡面和沟道治理的水土保持工程,达到了山区治理开发的目的,充分发挥小流域的水保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穆棱市1984年被确定为全省水土保持重点市(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区域现状

  穆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土石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平川”之称。行政区域面积6673km2,辖6镇3乡,145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其中农村人口20万),建国以来,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和大量外地人员盲目流入毁林开荒失控,导致林草植被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林草植被与生态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度造成农业耕作区植被覆盖率仅为8%,因地貌植被资源的锐减和生态功能的失调,导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屡屡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一度达到15.34万hm2,全市7.34万hm2耕地中有5万hm2易受水土流失危害,有的地方遇雨成灾,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面对严峻的现实,穆棱市立足于生态建设,坚持走“生态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认识到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市上下一致形成了“不抓水保没出路,抓不好水保没退路”、“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共识和“只要生态环境能得到改善,不管什么方式、什么形式都可以唯我所用”的工作导向。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几届班子带领全市人民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中,研究制定了《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确定了全市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5万hm2、封育保护面积0.13万hm2的工作目标。自2006年起,重点抓好松辽流域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开发项目,目前清河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了1210.88hm2,占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的93.58%,其中:新修地埂植物带错误!链接无效。hm2,复合式地埂植物带错误!链接无效。hm2,改垄245.75hm2,生态修复错误!链接无效。hm2,造林错误!链接无效。hm2。在治理开发的同时,积极探索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本着工程、林草、耕作措施并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顾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安排工程总体布局,力求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兴利除害、标本兼治,减轻沟蚀危害,恢复流域生态平衡,促进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共存,永续发展。

  3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途径和方法

  多年来,穆棱市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中,不断探索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在规划布局上,变常规防治为分区防治,在治理原则上,坚持先上后下、上下兼治,先坡后沟,坡沟兼治,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在水土流失治理上因地制宜采取山戴帽,坡拦腰,沟内扎谷坊修塘坝等水保综合措施,针对山区实际情况,研究水土流失治理对策:一般3○以下坡耕地实行改垅种植,由顺坡垅变为横垅;3~5○坡耕地设置地埂生物带;5~15○坡耕地主要兴修坡式梯田、复合式植物带工程;15○以上陡坡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侵蚀沟道治理先修沟头防护工程,再在沟内修筑谷坊稳定沟床,做到工程措施兼顾生物措施封育保护,通过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合理改造坡耕地,科学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充分发挥了治理区域的水保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4科学合理配置水保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危害

  穆棱市在坡面和沟道治理上,坚持预防为主,节节拦蓄,做到先上游后下游逐级治理。针对山区实际情况,不同坡面采取拦挡、护坡、防洪排水等水保措施,充分发挥坡耕地的土壤渗蓄和工程拦洪效能,根治区域水土流失,减轻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小流域水保防护效果。 4.1 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山戴帽”是前提超过15○以上陡坡地作为生物措施治理区,是坡耕地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在退耕地块先适地配备水保拦蓄工程,主要采取挖鱼鳞坑、竹节壕、水平沟等截、蓄、排水工程措施配套组装,再营造水土保持林树种。通过前期工程措施见效快,拦蓄坡面地表径流,促进生物措施固水保土,最终达到生物措施治理的目的。在小流域治理实践中,兴源镇西山流域治理工程,针对山胡沟区域15○以上超坡地退耕还林地,坡面短、坡上土壤脊薄、坡间侵蚀加强的地理条件,在坡上耕地秋季集中实施鱼鳞坑、竹节壕整地工程,来年春季营造水保林。既保持了水土,又促进林木生长,极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同是在防御坡面超标准洪水时,在陡坡耕退耕地“山戴帽”下缘,根据坡面长短设置一条或多条截流沟,有利于保护了下部坡耕地,把洪水引排到植被较好的区域或有水保工程的沟道中,起到了截缓蓄排等调节水流的作用。 4.2合理配置坡面水保工程措施对于3~15○坡耕地因地制宜配置地埂植物带、复合式植物带、坡式梯田等水保工程措施,作为坡耕地治理的第二道防线。

  通过水保工程措施,有利于改变局部小地形,截短坡长,吸收和分散地表径流,有效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就地拦蓄,增强农田抗旱保墒能力。穆棱市在小黑瞎子沟流域治理上,针对地面坡度大,坡间侵蚀沟发展迅速的特点采取坡面布设截流沟,实施复合式植物带工程,有利提高了水保防护效果,避免了汛期雨水冲毁铁路中断交通的现象,保护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治理好的坡耕地垅向随之调整改垅,做到了层层拦蓄,进一步减少和防止坡面径流,增加了农作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增强土壤的抗蚀性能。据测查,在坡地连续降雨180mm情况下,降水被水保治理工程全部拦蓄,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环境下的坡地土壤含水量,渗入土层厚度70cm左右,土壤蓄水总量为280mm左右,极大地分泄了洪水径流,使治理后的坡耕地达到蓄水、保土、增肥目的,充分发挥了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从而促进了粮食稳产增收。 4.3预防控制沟道侵蚀,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在小流域治理上,要做到坡沟兼治,才能综合防治区域水土流失。小流域坡面治理后,超标准分散的地面产流最后要汇集漫流到侵蚀沟道中,科学防治侵蚀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一道防线。在侵蚀沟治理上要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沟后毛沟治理的原则配置。要根据侵蚀沟的演变规律,按其发生、发展、缓和、稳定的过程,合理配置水保工程拦蓄设施。对于大型侵蚀沟以封育保护为主,采取生物措施工程。对于中小型侵蚀沟,采取分散和控制地表径流为主,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达到根治坡面水土流失的目的。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绿色大世界《绿色大世界》
《绿色大世界》(月刊)创刊于1963年,是由湖北省林业厅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武汉新兴绿色科技研究所联办的绿色科技类学术期刊,2010年变更刊名为《绿色科技》。 ...
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与美国社会》
电话:010-88547595,地址:北京市海定区万寿寺甲2号。 《宗教与美国社会》创刊于2004年,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联合主办...
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时代》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094/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验技...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930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重庆图情研究《重庆图情研究》
《重庆图情研究》创刊于2000年,由重庆市图书馆学会、重庆市高校图工委、重庆图书馆主办。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
曲艺《曲艺》
《曲艺》杂志,月刊,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