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化工与理学 > 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吴立峰 ,武富礼1, 王导丽1,侯娟1,王变阳2
【分  类】 化工与理学
【关 键 词】 储层; 物性; 评价; 长2油层组; 王家湾区; 鄂尔多斯盆地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Tab.2 Statistics of pore type and plane porosity of of Chang 2 oil layer in Wangjiawan area 层位 井名 孔隙类型(%) 面孔率(%) 样品数 粒间孔 铸模孔 溶孔 裂隙孔 长21 45.4 1.2 32.9 0.6 7.9 101 长22 34.7 34.7 0.5 6.5 31 3.3孔喉大小根据区内子146、8165、8175、子95等4口取心井33块样品的毛管压力分析资料,王家湾区长2砂岩储层的排驱压力(pd)、中值压力(p50)、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中值孔喉半径(R50)、孔喉半径均值(Rm)等反映孔喉大小及分布的参数与储层物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图5),这些参数变化较大,反映出了砂岩中孔喉分布的非均质性。其中排驱压力为0.035~9.751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0.077~21.640μm;中值压力0.098~7.832MPa,中值孔喉半径(R50)为0.096~7.687μm。 图5排驱压力、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压力及中值孔喉半径与孔隙度关系图 Fig. 5 The relation between drainage pressure、maximum radius of pore throat、median pressure、median radius of pore throat and porosity 3.4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根据本区长2砂岩的实际情况,结合Pittman(1979)和Archie(1952)按基质结构及孔隙大小的经典分类,以及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研究成果,提出适合本区储层孔隙和喉道的分级标准和命名原则(表3)。综合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孔隙、毛管压力曲线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将本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I.大孔粗喉型;II.大孔中细喉型;III.中孔中细喉型;IV.小孔中细喉型;V.小孔细喉型。其中后两类为非有效储层和非储层,第一类为最佳储层,它和第二类在本区分布广泛。

  表3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砂岩孔隙、喉道分级标准

  Tab.3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pore, throat of Chang 2 oil layer in Wangjiawan area 孔隙级别 平均孔径(μm) 喉道级别 平均喉道直径(μm) 大孔隙 >80 粗喉道 >3.0 中孔隙 80~50 中细喉道 3.0~1.0 小孔隙 50~10 细喉道 1.0~0.5 细孔隙 10~0.5 微细喉道 0.5~0.2 微孔隙 <0.5 微喉道 <0.2 研究发现,本区长2砂岩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喉道一般呈正偏态、粗歪度,孔隙呈负偏态细歪度。随着储层物性变差,喉道主峰值向细喉道方向移动,而孔隙主峰值基本不变,说明渗透率主要决定于大喉道的数量。

  (2)物性随喉道分选变好而变差,歪度变粗而变好,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的独特之处。 4.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王家湾区长2油层属低孔低渗近致密砂岩储层, 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后生作用等因素控制[2]。 4.1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影响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4.1.1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压实作用的强度通常与埋深、地温及碎屑矿物成分等有关(郑浚茂、庞明,1989)早期成岩阶段发生的机械压实作用可导致砂岩颗粒间的紧密排列、位移及再分配,云母类及塑性岩屑发生膨胀及塑性变形,本区长2砂岩中由于含较多塑性碎屑如黑云母(2%~28%,平均8.18%)和火山岩岩屑,特别是黑云母在长2地层中分布普遍且非常不均匀,一般倾向于富集在粒度较细的砂岩中,多呈薄层状顺层分布,此种情况下黑云母的含量较高。这些塑性碎屑在埋藏压实过程中发生扭曲、膨胀及塑性变形并挤入粒间孔隙中,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原生粒间孔隙丧失。大量砂岩粒间孔隙度的埋藏改造作用研究(Paxton et al,1990,Szabo et al,1991)表明,在埋深至1500m时,由碎屑的再分配使砂岩的粒间体积迅速降低到28%,之后随埋藏深度的加大,粒间体积减小幅度缓慢,至2400m时,粒间体积降为26%,因此,早期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 4.1.2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长2砂岩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丧失为3.0%~30%,平均8.5%。长2砂岩胶结物以绿泥石和碳酸盐胶结物为主。其中碳酸盐胶结物是造成砂岩物性变差的主要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较明显的负相关性(图6)。而砂岩中绿泥石薄膜及片状粒

  间充填物通过堵塞一部分孔隙喉道及造成粒间微孔隙增加而使砂岩的渗透率有所降低。但是大量石英颗粒周围的绿泥石薄膜的存在阻止了次生石英加大的形成以及一部分粒间碳酸盐胶

结物的沉淀,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绿泥石薄膜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及部分方解石胶结物的沉淀而保存的原生粒间孔隙远远大于由其产生的孔隙度丧失。 图6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砂岩碳酸盐岩胶结物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图 Fig.6 The relation between carbonate cements content and porosity、permeability of Chang 2 oil layer in Wangjiawan area 4.1.3溶解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砂岩储集层的溶解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次生孔隙,作为本区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之一,溶蚀孔隙对改善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根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本区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成岩阶段,此时有机质已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

  长2河流相河道间暗色泥页岩、碳质泥岩和煤层中丰富的有机质在中成岩阶段发生分解使孔隙流体介质呈酸性。这种酸性介质进入砂岩导致孔隙流体pH值的大幅度降低,使长石、岩屑等不稳定颗粒直接溶解形成溶蚀粒内孔,碳酸盐交代物发生溶解而使颗粒间接被溶,形成溶蚀粒内孔及溶蚀粒间孔。本区长2储层因溶解作用而增加的孔隙度为2.1%~10.5%,平均6.8%。

  通过对影响本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成岩作用对砂岩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压实作用、碳酸盐、粘土矿物的胶结作用是破坏储集层孔隙度、降低渗透率的主要因素;而粘土薄膜形成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发育则保存了原生粒间孔隙并且产生次生溶蚀孔隙,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 4.2 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的影响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1],不同沉积微相砂岩储集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本区长2油层组属辫状河沉积,从本区资料来看,发育河床滞留、心滩、河漫滩等沉积微相,由于河床滞留及心滩难以区别,在此统称为主河道沉积,而河漫及堤岸统称为河道间。研究区长2油层组不同沉积微相孔渗统计结果表明主河道砂体储层物性最好,形成研究区主要的储集体。延长组砂岩粒度大小与物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孔隙度、渗透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砂岩粒径大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与沉积环境对储层物性的制约具有较好一致性, 砂岩粒度越细, 往往杂基含量越高。研究区内粉砂岩中杂基含量明显高于细砂岩, 因此粒度总体较细的粉—细粒砂岩储层决定了其原始孔渗性较差的基本特点。 5.储层分类及评价标准根据研究区实际储层发育及生产特征, 笔者参考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毛细管压力等参数的分类评价标准(罗蛰潭、王允诚, 1986) , 结合本区低孔、低渗特点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分类评价(表42),将其划分为四类,即I类(好)储集层、II类(中等)储集层、III类(差)储集层、IV类(极差)储集层。根据本区的储层综合评价结果(表5)认为,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主要发育II类和III类储层。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72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临...
野生动物学报《野生动物学报》
《野生动物学报》(曾用刊名:野生动物),1979年创刊,是一份关于科学研究与科普宣传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杂志。《野生动物学报》主要内容是以野生动物生态学、行为...
河西学院学报《河西学院学报》
《河西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河西学院主办,初名《张掖师专学报》,学校设立学报编辑部。2002年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
临床药物治疗《临床药物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月刊,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北京药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今日教育《今日教育》
《今日教育》杂志,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131/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学校教育版...
新疆水利《新疆水利》
《新疆水利》(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新疆水利厅主管,新疆水利厅、新疆水利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水利科技期刊(双月刊)。创刊26年来,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逐步改...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