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化工与理学 > 秸秆材料在室内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秸秆材料在室内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王明治
【分  类】 化工与理学
【关 键 词】 秸秆材料、室内日用品设计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秸秆材料的物理、生态性能的分析,得出秸秆材料在室内日用品设计中应用的客观合理性。并且就其在日用品设计中应用的范畴、应用方式方法、成型工艺等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秸秆材料、室内日用品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the physical, ecological performance analysis,we can say it is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straw material in Interior design of commodities. The design of commodities is studied in the aspects of category,application methods and molding process.

  Key words: straw material, interior design of commodities

  秸秆材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由于木材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农作物秸秆人造板材已经成为众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目标。目前全世界作物秸秆板材的产量占人造板总产量的15%~20%。秸秆类材料目前应用最成熟的领域是建筑板材和包装材料。另外在家具制造、户外设施、汽车制造等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均不够成熟。而室内日用品数量庞杂、代谢周期短,资源消耗巨大,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秸秆材料在室内日用品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秸秆材料在室内日用品设计领域应用的合理性

  首先,秸秆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廉价的生态友好型材料。自然条件下,较容易降解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小分子。同时秸秆类材料储量丰富,仅我国秸秆年产量就达6亿多吨。厚度为58毫米、1200毫米×2400毫米面积的纸面草板可承重1吨/平方米,单板隔音能力为30dB,30分钟火烧不透。1另外秸秆类材料是通过粉碎—热压成型方式得到的型材,因此具有良好的模压、平压成型工艺适应性。适合制作有复杂弧度形态的室内产品。

  其次,室内日用品产业的代谢特点与秸秆材料的优点非常吻合。室内日用品种类数量繁多、产品使用周期短,对原材料需求量巨大。而秸秆材料的可再生性、成才周期短、可在自然界中降解等优良品质都非常吻合室内用品的代谢特点。同时秸秆材料是一种零污染的健康材料,对降低室内的甲醛、笨等有害气体的污染,非常有意义。

  再次,秸秆材料的天然质感对室内工业材质视觉环境是一种补充。生物材料所具备的天然色泽比化工颜料更多了一份柔和和自然美感。目前室内用品大多是金属、玻璃、塑料为主的高光泽类工业材质,人们久居其中难免感到有些单调。作为一种生物材料所具有的温和色泽和质感,会与高光泽类工业材质形成比较强的对比。这样互相补充的对比存在将会更加丰富人们居室内的视觉体验。

  再者, 秸秆材料进入室内用品领域有助于推进秸秆材料行业的成熟。如果秸秆材料成功进入日用品领域,将大大扩大这个新型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加速其良性循环,这些都对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三、秸秆材料在室内用品设计中应用的局限性和解决方案

  首先,秸秆材料色泽的单一性及解决方案。秸秆材料表面主要呈现黄色和各种自然的肌理效果。这对装饰效果要求比较细致多样的室内产品领域来说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两个途径改变秸秆材料的表面视觉效果:1、过生物酶的褪色工艺和染色工艺。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废纸和木材工业的生物酶漂白技术,2 这样可以将秸秆板材变成视觉更加干净、细腻的乳白色板材,装饰性可以得到提升。另外还可以研究的方向就是秸秆材料的上色工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技术进行的成品前染色工艺;2、应用秸秆材料基材表面贴饰面板的技术。这个工艺在传统的刨花板家具制造中被广泛应用,饰面板种类众多,有三聚氰胺印刷饰面板和薄木皮饰面等,所以具有非常多的纹样、色彩可选。

  其次, 秸秆材料防水性的局限。高分子生物,本身有亲水性,尽管经过生物酶改性、热压等处理工艺,具备了很好的防潮性。但如果应用在需要高度防水的日用品中,仍然不能接受长时间水的浸泡。目前在防水性上,完全的秸秆材料目前还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但是可以通过刷涂层的办法部分加以解决。

  四、 秸秆材料适宜使用范畴

  秸秆材料具有环保性佳、抗折性、耐火性高、易加工等优点,但同时因为防水性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因此适合应用在以下各类产品中。

  制成各种防水性要求不高的室内日用品。秸秆材料不仅有着类似于木材的天然质感,而且加工工艺简单、价格不高、环保性强,因此可以广泛的进入各种非亲水的日用品设计领域。

  制成装饰物,现在室内的家居用品分为功能性产品和装饰性工艺品两大类。而非功能性的装饰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目前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如木雕花卉、小型雕塑等等,需求数量上大而且杂。这类装饰品对材料的防火性、防水性、刚度等要求不是重点,往往更加强调材料装饰性和易加工性。而秸秆材料自身的装饰性质感、和易加工性都正好吻合这一要求。所以秸秆材料进入装饰品领域是二者的优势结合。

  制成构件,目前的家具和室内用品设计均是批量化流水线生产,往往一个完整的产品需要由不同的结构构件组成。而秸秆材料因为基材粉碎成碎末状,模压性能好、并且工艺廉价,所以特别适合各种标准构件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

  五、秸秆材料在室内用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首先秸秆材料在室内用品设计中可以单独使用。秸秆类材料在视觉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然的肌理感,这是生物材质与工业材质不同之处。笔者认为在日用品范畴使用秸秆材料时,可以强化表现这点,从而对居室内现有的工业材料环境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并增加自然的味道。

  其次秸秆材料与工业材质组合使用。单纯的使用秸秆材料对该材料的利用不能达到量上的最大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同一件日用品设计中可以同时使用秸秆材料和其他类型材质。在视觉上有细腻的对比、同化效果。秸秆材料作为一种有粗糙肌理感的亚光生物制材料可以和那些表面精细有光泽的工业材料如金属、玻璃、塑料等一起搭配使用。在这样的对比使用上,秸秆材料和玻璃、金属分别组合会呈现出坚硬与柔软、冷与暖、粗糙与细致这种比较明确的对比效果。

  再次秸秆材料也可以与其他生物制材料(布料、纸张、皮等)组合使用。这些生物制材料共同特点是亚光、细腻的肌理感、柔和细腻的色彩变化,他们在一起组合的时候会给人一种田园般的质朴感和知性的柔和感,非常吻合室内生活气氛。

  五、针对室内用品设计领域需要探索的成型工艺

  对于日用品复杂的造型来说,目前秸秆材料加工中比较成熟的挤压、平压、模压成型工艺并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笔者在对比研究中发现在木材、塑料、金属板等材料为基材的产品加工中应用成熟的模切工艺、胶合板泡沫模塑工艺、蜂窝结构工艺等也可以应用在对秸秆材料的加工上。

  首先,模切工艺。该工艺与用刀具在纸片或塑料片上剪切一样,模切就是用锋利的刀具在材料上剪切出形状的简单过程。3 这个工艺可以应用在需要将秸秆材料的产品进行边缘修饰或者镂空雕刻的时候。模切工艺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秸秆材料的造型丰富性;另一方面,通过镂空边缘雕刻等方式,可以降低制成品的重量,做出小巧轻灵美观的室内日用品。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包头师范学院主办、内蒙古教育厅科技外事处主管。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 首届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 “阴山文化研究”...
药学进展《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杂志,于195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10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 、...
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727/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程设...
东方电气评论《东方电气评论》
《东方电气评论》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333/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技论...
浙江档案《浙江档案》
《浙江档案》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055/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业务研究、...
自然博物《自然博物》
《自然博物》创刊于2014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