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还包括了书法、速记、才艺表演等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更全面的考查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也会使大赛变得更活泼有趣。但这些项目考查的能力不属于秘书的核心能力,且参赛院校在参赛时需要在这些项目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这些项目的选择,大赛主办和组织方应从必要性和时间等方面作综合考虑。
四、基于校企合作理念和公平公正的竞赛评价机制改革
(一)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以往诸多大赛为公平和节约成本,评委基本都由各参赛院校领队组成,互相错开打分。但因各参赛院校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些因素会造成比赛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同时,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不应抛开市场,单独进行。因此,大赛应探讨与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可以邀请部分企业人士与老师一起担任大赛评委,一方面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评委会从企业的角度来考查选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评分更贴近市场评价标准。最后,在总决赛时,如果有条件,还可与部分企业合作,采取推荐就业的方式来激励选手,又可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实现双赢。
(二)构建职业化的竞赛评价体系。在面试时,招聘方常采用多种测评技术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应试者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工作绩效。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也可采用职业化的评价标准,从选手的态度、礼仪、操作、创新、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多方面考评选手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共同构建与市场相贴合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竞赛评分体系。
总之,相信随着大赛体制的不断规范,大赛内容的不断创新,大赛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会变得更有影响力和公信力,将更好地实现它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检验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常德.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热的“冷思考”.秘书,2012 (3)
[2] 陈晓勇,王谦.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运行机制的构建.职教通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