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参与项目概算调整、实施调整概算事前监督
如前所述,一个大型BOT投资项目,历时几年、十几年,由于市物价因素、地质条件变化因素、施工工艺改变因素的影响,进行项目概算的调整是很正常的,也合理的。目前概算调整,一般是由业主提出,经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由业主委托具有项目造价资质的中介公司进行概算调整方案编制。这一过程从形式上看是合法的,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和利益的驱动下,业主会以好处费的形式给中介公司或相关人员,从而使得概算调整方案具有不真实的一面。尽管编制的概算调整方案最终需经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恐怕这种审核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有的项目经中介编制的概算调整方案,比原概算增加数亿元。但该概算调整方案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无任何的增减予以审定。
5、加强对项目公司的财务审计,确保工程项目非概算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由于设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桥梁设计、地铁(轻轨)跨江、跨河设计等,采取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给社会带来了多姿多彩。由于技术的创新、施工难度的加大,为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必须在项目施工前进行技术论证。而这些科研经费在目前的定额中是无法体现的,一般采用实际列支的办法。在针对这方面进行审计时,应注重审计非相关的会务费、考察费、旅游费、招待费等,科研经费的支出应有充分的证明材料,如:合同、会议地点、会议议题和解决方案等。以保证工程项目非概算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6、加强对项目公司的财务审计,净化项目建筑市场
无须质疑,项目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不廉洁的产生。无论是行贿,还受贿;无论是假公济私的旅游考察,还保健消费等,无不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对项目公司的财务审计,应注重对非本公司人员的差旅费和福利费,办公费和招待费等费用的审计,以净化建筑市场。做到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造福一方百姓。
四、完善政府对项目跟踪审计的思考
政府项目,特别是大型BOT投资项目的审计,涉及审计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工程施工技术与监理知识、工程概预算知识、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等。要建立一支行之有效的审计队伍,保障国家的利益,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首先要有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精神,其次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快审计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审计主管部门在加强审计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素质培训,使审计队伍保持廉洁、高效,认真履行审计职能。
(二)、准确定位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的职责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职能,是通过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明确划清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各行其是、各负其责,避免因越位而引发审计风险。
(三)、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质量控制。主管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署6号令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制定项目跟踪审计操作程序(包括:审计前调查、审计技术的运用、审计实施方案、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制定审计配套措施和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责、权、利。在职责范围内,使审计人员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等。对在审计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重用和提拔;对渎职、失职、收受贿赂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审计报告真实、审计结论可靠、审计意见可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审计署6号令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
2、刘 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位与协调[J].中国审计,2005(12)
3、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