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人脸数据安全,央视3.15晚会又讲到了其它数据安全问题。可以说,今年3.15连发“信息安全集中弹”。
比如,许多人找工作都会用到的智联招聘“兜售简历信息”的行为被点名。
企业只需要上传企业执照,就可以在上传了简历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钱购买到用户的简历。
更有甚者,滋生出很色产业链,通过伪造企业资历,就能够花钱获得简历。许多毕业生找工作的心情急切,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被卖到了“三无”企业的人手中。
智能设备适老化也是3.15晚会关注的议题,焦点还在信息安全。比如,就有老人陷入了智能手机垃圾清理软件“连环套”。
老人被一些App诱导下载一款名为“内存优化大师”的App,不想,之后就被不断提醒重复下载清理,于是,老人又被诱使下载了手机管家Pro等四款清理大师。
但央视请来专业人士测试,发现这些软件的清理、杀毒都非常简单初级,甚至没有什么清理作用。
恐怖的是,这些数据反而在高密度收集、上传个人信息,大大拉低智能手机的速度,使老人手机越清理越慢。比如,仅仅8.75秒,就890次读取应用列表信息,50多次读取GPS定位信息。
更进一步看,当这些被盗取的数据支持老人的用户画像形成,一些低俗、欺骗的精准广告就有了可乘之机。
结语:AI、大数据技术应用需要法律机制规范
对于智能产业来说,人脸数据收集、使用问题是长期以来的难点。滥用人脸数据不仅侵犯人的隐私,而且一旦数据落入非法分子手中,更会种下诈骗等违法犯罪恶果。我们坚决抵制同行滥用数据、损害AI行业生命的行为。
当下,我国已经通过《民法典》、《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规范人脸数据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地方反律法规也在快节奏推进中。
而在本届全国两会,围绕规范人脸识别应用的相关建议、提案不下5份。如民革中央的《关于规范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保障公民权益的提案》,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的《关于规范人脸识别应用,防范伦理与法律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等等。
现在,全球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无数激流勇进的AI追梦者促进下,我国人工智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相信央视“3.15”晚会曝光人脸数据盗用滥用,重点并不在于揪住哪家企业的小辫子,也不是打击行业的积极性,而是希望从法律法规、机制体制层面,促进AI技术更健康发展,造福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