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深圳先进院创建一种串联分子荧光互补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02 来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访问: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海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客座研究员张先恩创建了一种串联双分子荧光互补方法,基于光敏色素蛋白IFP2.0,合成荧光增强型近红外分子生物传感系统,使活体内和活细胞中蛋白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信号分别增强1.48和400倍,相关研究成果以A tandem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fluorescence for imag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in vivo为题,发表在Biomaterials上。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驱动众多的生物学过程,如基因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生物大分子合成与转运等。监测活体或细胞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成为解析生物学过程和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的一种基本手段。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BiFC)广泛用于相关研究,但早期发展的BiFC主要是基于绿色荧光蛋白(GFP),在此波段范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许多细胞能产生较强的背景荧光;二是生物组织对荧光信号有比较强的吸收。研究团队随后发展了一系列红色、远红和近红外BiFC,但光量子产率不同程度下降。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以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为材料,通过串联构建的方式,发展了荧光互补效率显著提高的近红外串联荧光互补系统(tBiFC)。与已有的近红外荧光互补系统相比,此tBiFC系统在动物活体和活细胞内成像蛋白质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时,荧光信号强度分别增加了1.48和400倍。该新方法有利于活细胞和活体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论文第一作者为陈明海,论文通讯作者为张先恩。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的支持。

  

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BiFC和tBiFC系统构建策略图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循证护理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杂志,月刊,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管,山西医学期刊社...
世界桥梁世界桥梁
《世界桥梁》(双月刊)创办于1973年,原名为《国外桥梁》,于2002年更名。现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管,中国中铁大...
中国茶叶加工中国茶叶加工
《中国茶叶加工》(季刊),1981年创刊,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茶叶专业季刊,在业内广大朋友的关心、支持下,不...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杂志,双月刊,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
中华消化内镜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463/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安理论研究...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