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上海有机所在去芳构化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0-11-09 来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访问:
  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如caesalpin J和futoenone是从在传统中药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分别具有潜在的抗炎症活性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一些含有苯酚取代螺环二烯酮衍生物同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tatanan B和tatanan C,是从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根茎中分离得到,被报道具有抗糖尿病活性。hopeanol则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此外spirotriscoumarins A和spirotriscoumarins B也被报道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从逆合成分析角度来看,利用去对称化策略发展双苯酚衍生物的去芳构化反应,将为构筑该类手性骨架提供最为直接的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团队利用手性亚磷酰胺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从对称的双苯酚衍生物出发,通过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反应高效地实现了含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J. Am. Chem. Soc. 2020, 142)。而此前相关的工作仅局限于单苯酚底物的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以及在钯催化条件下底物诱导的双苯酚底物的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并且在后者报道中铱催化体系(仅使用了P(OPh)3为配体)并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在优化条件下各类含富电子取代基的双苯酚衍生物均以优秀的立体选择性得到含多个手性中心的环己二烯酮化合物,且所有反应均在30分钟内结束。反应能扩大至克级规模,收率和立体选择性不受影响。

  该方法可应用于天然产物tatanan B和tatanan C的合成。双苯酚前体(+)-7可在手性铱络合物(S,S,Sa)-K1的作用下发生不对称烯丙基去芳构化反应以79%的收率得到一对阻旋异构体8,后者再经过两步反应即可得到天然产物tatanan C和tatanan B的混合物(5:1),且无其他非对映异构体生成。

  研究团队利用去对称化策略,实现了金属铱催化双苯酚衍生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去芳构化反应,反应能够以优秀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得到含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结构。该催化反应高效,克级规模反应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催化剂当量降低至0.2 mol%。以该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实现了天然产物tatanan B和tatanan C的合成。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上海市科委和腾讯基金会的资助。

图1 铱催化苯酚衍生物不对称烯丙基去芳构化反应

图2利用去对称化策略构建含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化合物

图3 天然产物tatanan B和tatanan C的不对称全合成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月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科技期刊。本刊旨在推动国内外学...
金卡工程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本刊是全国一份经国家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金卡系列工程的月刊。《金卡工程》。月刊,由...
中国胶粘剂中国胶粘剂
《中国胶粘剂》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601/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电信科学电信科学
《电信科学》杂志,于195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03/T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新课程研究(中旬)新课程研究(中旬)
《新课程研究(中旬)》杂志为适应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立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主要内容:规范性文件的冲突矛盾。由于法律层面的制度缺失,对于税务稽查的理解和实践操...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