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兰州化物所发展出纳孔石墨烯一步合成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0-09-10 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访问:

  手性分离是分离科学面临的挑战,现有手性分离主要依赖色谱柱分离技术,而膜技术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难度大,发展也相对缓慢。有文献报道称,通过模拟计算表明具有一定结构的纳孔石墨烯有望用于高选择性对映体的分离。因此,发展一种简单快速实现手性纳孔石墨烯膜合成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聚焦于纳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近期,研究人员将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的过程进行扩展,发展出直接从石墨到纳孔石墨烯的一步合成新方法,实现纳孔石墨烯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一步合成。

  通常,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反应阶段,低温阶段硫酸插入石墨层间,中温阶段高锰酸钾沿硫酸插入的路径扩入层间,高温阶段层间插层的氧化剂与石墨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石墨,随后利用反复超声洗涤的方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基于此,研究人员将高温阶段的产物——硫酸盐插层的氧化石墨溶液直接抽滤干燥,在氧化石墨的层间形成二维纳孔硫酸盐的水滑石模板。燃烧时,水滑石模板孔隙中裸露出的石墨烯被氧化去除,进而一步直接合成出纳孔石墨烯材料。该方法用石墨代替氧化石墨烯,同时利用Hummers法的副产物作为制孔模板,省去氧化石墨烯合成中的水洗过程。

  研究人员结合机械搅拌与快速抽滤,将不同孔径的纳孔石墨烯制备为纳孔石墨烯分离膜。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纳孔石墨烯膜表面的微米级涡旋结构,证实该涡旋结构膜具有一定的手性特性,膜的正面和反面具有相反的旋光性特征。利用该手性膜实现外消旋苯丙氨酸的高选择性分离,最高分离因子达到4.76。

  此前,研究人员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制备出单层纳孔石墨烯离子分离膜(Analytical Chemistry);后期,研发出一种简单快速的纳孔石墨烯燃烧合成新方法(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及金属氧化物纳米二维材料的层间限域合成技术(ChemNanoMat),将纳孔石墨烯应用于离子的高选择性膜分离。此外,研究人员还制备出具有纳米酶催化活性的纳孔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Analytical Chemistr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博士生谭洪鑫为论文第一作者,副研究员李湛和研究员邱洪灯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青年创新促进会和国际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uploadpic=W020200908357220589158.png

涡旋堆叠多孔石墨烯用于手性对映体膜分离

 uploadpic=W020200908357340483453.png

涡旋多孔石墨烯膜的合成及表征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024/G,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
护士进修护士进修
《护士进修》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063/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基础医学与临床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65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
少先队研究少先队研究
《少先队研究》杂志,双月刊,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管,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是由北京工商大...
国土资源导刊国土资源导刊
《国土资源导刊》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407/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