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广州地化所在高演化花岗岩中的电气石成因研究中获进展
发布时间:2020-07-15 来源: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访问:

  近年来,对传统大宗矿产的需求逐渐降低,对稀有金属等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演化花岗岩由于和稀有金属的富集成矿具有紧密的联系而愈发重要。然而,高演化花岗岩在演化阶段晚期发生强烈的自交代而使利用全岩的主微量去判断其岩浆性质变得困难,高演化花岗岩由于普遍富Rb,使高演化花岗岩的Sr同位素变得用处较小。基于此,科学家以利用高演化花岗岩的矿物为手段去探讨高演化花岗岩的岩浆作用,而电气石作为高演化花岗岩中普遍存在的矿物,由于其在大多数地质环境中的稳定性,而被利用其结构和地球化学性质去探讨高演化花岗岩岩浆-热液阶段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流体流动特性。这些研究的重要基点:高演化花岗岩中的电气石和高演化花岗岩同期。

  藏南淡色花岗岩带是我国重要的高演化花岗岩带,近年的勘察结果显示出稀有金属成矿潜力,而错那洞淡色花岗岩更是已探明了超大型错那洞Be-Rb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金生、研究员陈华勇,以错那洞超大型Be-Rb矿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工作基础上,对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和赋存于其中的电气石进行结构及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1)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主体为二云母花岗岩和伟晶岩),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电气石显示明显的嵌晶结构,与二云母花岗岩同期,而伟晶岩中的电气石虽然乍看似乎也显示嵌晶结构,但电气石普遍被脉体穿插,在电气石中具有广泛分布的裂隙和充填(图1)。(2)独居石U-Th-Pb年龄显示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形成于20Ma,但同时含有45Ma的继承独居石(图2)。(3)对伟晶岩中的电气石进行Ar-Ar定年,得到其年龄结果为45Ma(图2),显示了电气石和伟晶岩不同期,并据此提出“捕获电气石”的概念,即电气石与包含它的岩体仅是空间上的共生,而无成因上的联系。背后的理论支持在于电气石具有比较高的封闭温度(580-700℃以上),而伟晶岩的结晶温度最低甚至可能仅为490℃,这样的温度不足以对电气石构成化学改造。(4)虽然主流观点认为花岗岩岩浆的最低结晶温度在650℃以上,但是近年来有科学家通过石英Ti温度计计算花岗岩的最低结晶温度可能在474-561℃。据此,有理由怀疑在花岗岩中产出的电气石有相当一部分是“捕获”成因的。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merican Mineralogist(DOI: 10.2138/am-2020-7608)上。

图1.(a)错那洞伟晶岩电气石的结构;(b)伟晶岩电气石被脉体穿插;(c)二云母花岗岩中电气石的结构

图2.(a)伟晶岩中的电气石Ar-Ar坪年龄;(b)二云母花岗岩独居石Th-Pb年龄;(c)伟晶岩独居石Th-Pb年龄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宁波大学学》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134/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政府管制评论政府管制评论
《政府管制评论》创刊于2012年,是由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论文...
翻译界翻译界
《翻译界》(半年刊),创刊于2016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编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公开的学术集刊...
餐饮世界餐饮世界
《餐饮世界》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694/GO,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创新人才教育创新人才教育
《创新人才教育》杂志,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118/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报告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报告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报告》(年刊)创刊时间:2016,由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的...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