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Mw 7.9 Kodiak地震和一般的强震有明显的差异,首先它发生在大洋板块内部,其次它表现出异常的破裂复杂性。该团队结合远震体波(P波和SH波)、海啸波的前驱地震波、静态GPS、高频GPS以及海啸波联合精密成像2018年Mw 7.9的多断层近正交的Alaska地震破裂的时空分布。该团队五断层模型揭示了共轭断层系统上的同时破裂模式,其中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这与反投影成像是一致的。余震分布显示出与同震高滑移区明显的互补关系,照亮了大部分以无震滑动的速度增强区域。Kodiak地震序列发生在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破裂带和Yakutat地形与北美板块挤压边界的中间海域。团队认为交界处的剪应力是2018年Kodiak地震以及1987年和1988年发生的两次走滑事件的主要原因。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2018 Mw 7.9 Offshore Kodiak, Alaska, Earthquake: An Unusual Outer Rise Strike-Slip Earthquake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上。精密测量院博士研究生郭汝梦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的资助。
图1 2018年Mw 7.9 Kodiak地震附近的地震构造结构和地震活动性。
(a)1900年至2017年的USGS-NEIC目录记录的大地震(Mw> 7.0)(红色震源机制和洋红色圆圈)。绿星表示Kodiak地震的震中。黄色震源机制来自USGS-NEIC。红点表示震后三个月内的余震(M > 3.0)。蓝色倒三角形表示GPS台站的位置。浅蓝色箭头表示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之间的收敛速度。黑色虚线勾勒出1964年Mw 9.2 Alaska地震的震源区域(Suito and Freymueller,2009)。红色虚线表示Yakutat Terrane(Lahr et al., 1988)。黄线,绿线和蓝线圈定了1987-1988年地震序列,1979年和1958年地震的余震带(Estabrook et al., 1992)。插图显示了远震台站的位置,红星代表Kodiak事件的震中。
(b)浮标(红色三角形)和高频GPS站(绿色三角形)的位置。蓝星显示了来自USGS-NEIC的Kodiak地震的震中。
图2 由海底压力转换的海底速度垂直分量(黑线)与合成波形(红线)的比较
图3 3-D滑移模型。灰点表示震后一周内的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