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中国东南部春季云短波辐射效应的维持机制及其年际变化研究获进展
发布时间:2020-07-02 来源:大气物理研究所 访问:

  云调控着大气的辐射能量收支,通过反射与散射太阳短波辐射对地-气系统起到辐射冷却作用。最新的卫星数据表明全球平均的云短波辐射冷却效应约为-46Wm-2,其中海洋边界层区和中纬度层云区的云对云辐射冷却效应有很大贡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包括西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分布有全球最强的云辐射冷却效应,春季的强度超过-120Wm-2,其形成和维持与同期青藏高原热动力强迫、低空西(南)气流汇合及高空西风急流抽吸有关(图1)。目前,云宏、微观物理属性的卫星反演资料还存在不确定性,气候模式模拟的云物理变量也有不小的偏差,而再分析的气象场具有相当的可靠程度。当前云辐射效应及其与环流的关系研究是云辐射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内容,被“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及“国际云辐射反馈模式比较计划”列为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是否可以借助关键气象条件来研究区域云辐射效应的演变特征?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等人2019年基于CERES-EBAF卫星反演、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区域模式考察了中国东南部云短波辐射效应的维持机制,近期进一步考察了其年际变化特征。最新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该区域春季云短波辐射效应呈现弱的增强趋势,在多数年其异常值也强于云长波暖化效应,意味着云辐射冷却主导着该区域云辐射效应的气候态及年际变化(图2)。此外,云短波辐射效应的年际变化明显不同于区域云粒子有效半径和气溶胶光学厚度,但与区域850hPa-500hPa平均的垂直速度有很好的正相关,两者在2000年-2017年的时间相关可以达到0.76,而且上升运动偏强(弱)年与云短波辐射效应偏强(弱)年完全对应(图3)。这表明该区域云辐射冷却效应的年际变化主要受环流条件影响。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东南部春季云短波辐射效应的年际变化,并且通过中低层垂直运动与区域环流条件建立了联系,由此为理解东亚云辐射过程对于环流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作用提供了线索。该工作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975109、41730963)以及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603503)的联合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和英国气象学会Atmospheric Science Letter

  

  图1 (a) CERES-EBAF卫星资料所得春季平均的大气顶云短波辐射效应 (Wm-2)。 (b) 中国东南部(22°–32°N, 104°–122°E,粉色框)全年和4个季节平均的云辐射效应 (Wm-2). (c) 红线为200-hPa纬向风(ms-1),箭头为850-hPa风场,填色为地形高度。

  图2 中国东南部区域春季平均的云(长波、短波和净)辐射效应的年际变化. 这里,年际异常为逐年值减去多年春季平均值,左下角的数值表示变化趋势,其中“*”和“**”各表示90%和95%的显著性水平。

  图3 标准化后的中国东南部春季云短波辐射效应和850hPa-500hPa 平均的垂直速度的时间序列。这里右上角数值表示时间相关系数。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中国翻译中国翻译
《中国翻译》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354/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东学院学报》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513/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工程热物理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
并非《工程热物理学报》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工程热物理学报》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
宝钢技术宝钢技术
《宝钢技术》杂志,双月刊,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
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复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月刊)1960年创刊,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