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海拔较高 (4730米)且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半干旱气候区,该生态系统脆弱且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均影响生长季表层土壤水分,改变生态系统碳水平衡。通过研究纳木错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干湿年份碳水通量变化及主导因素,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的区域碳水循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耀明等,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分析研究了在干湿鲜明对比的年份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水通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干湿年份生长季碳水通量变化差异较大,湿润年份的累积碳水通量(GPP,总初级生产力;Re,生态系统呼吸;NEE,净生态系统CO
2交换;蒸散发,ET)高于干旱年份;纳木错高寒草原是受表层土壤水分驱动的水分受限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含水量在干湿年份生长季碳水通量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7、8月份(生长旺季)白天,由于表层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引起水分胁迫,进而抑制光合作用(GPP)和蒸散发(ET)。相关研究成果以
Carbon and water fluxes in an alpine steppe ecosystem in the NamCo area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wo years with contrasting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为题,发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20, 64: 1183-1196)上,青藏高原所博士生王玉阳为第一作者,马耀明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第二次青藏科考等的资助。

图1.干湿年份生长季日碳通量(NEE,净生态系统CO
2交换;GPP, 总初级生产力;Re,生态系统呼吸),(b)累积碳通量,(c)日/累积蒸散发(ET),(d)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

图2.SWC、Ts、Rn、Ta、VPD、GPP和ET月均值的日变化。30分钟数据为每个月所有天数的均值,其中2009年7月属于典型干旱月份。误差棒代表标准差。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创刊于2000年,是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
市场营销导刊 《市场营销导刊》本着坚持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为提高流通与营销学科学术水平服务、为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
中国稻米 《中国稻米》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20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季刊)创刊于1957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
中国安全生产 《中国安全生产》杂志,月刊,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主管,应急管...
海洋学报 《海洋学报》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055/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