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断创设高品位的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物质载体,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会不断的向学生传递着一定的文化信息,给学生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向上的动力。[3]优美的教学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它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优美的物质环境,添置完备的设施是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保障。因此,校园物质环境建设,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使校园建筑设施的布局结构趋于和谐。大学校园应尽力打造具有深刻寓意、内涵丰富的校园景观文化。在人文景观设计上,要兼顾社会传统文化和学校的自身办学特色,并凸显自身的办学理念。通过人文景观去诱发着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良好品质,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
(三)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核,它不断指引着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向。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倡导高雅文化,把发展高雅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并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校园中的全体师生员工,提升师生品味,激发内在的德行,以在校园中营造出健康和谐的氛围。因此,学校应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人文科技、文艺体育等文化活动。努力把大学生素质教育渗透到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出良好的学风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大学校园还应努力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加强对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管理和引导,对其中的不良文化坚决予以清理,保证校园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积极创造民主的校园制度文化
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及各级组织部门对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使这种外在制度内化为师生个体意识的过程。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塑造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它可以使广大师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品格。[4]因此,大学校园应努力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民主和谐的制度文化。在建设中,首先,要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保证校园各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强化师生员工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体制,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加大宣传,通过各种奖惩手段,努力促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学校应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紧密团结广大师生员工,创建完备有序的校园制度文化,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努力创造出民主和谐的育人管理机制。
建设积极向上而富于浓郁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对于全面提升大学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困境与挑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丁越.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杨新生.侯红霞.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J].教育评论,2007(6).
[3]张海瑞.试析隐性课程的育人价值[J].基础教育,2009(12).
[4]姚海霞.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中华耳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