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服装艺术-不容忽视的历史
服装艺术-不容忽视的历史
来源:互联网 sk005 | 李莹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人类历史在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年代之后,人们满足了温饱,继而对穿着有了更高的追求,而服装的艺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有人说过,服装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众多表现方式的其中一种。它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古代服饰的实物跟其他文物相似,不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仅能从所剩不多的历史文物和文献中找寻服装这一艺术分支所留下的点滴印记。所幸的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窥探古典服饰艺术的美丽与辉煌。
最早的服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西方神话中,亚当和夏娃在撒旦的诱惑下吃下了禁果,有了羞耻之心,拿树叶来遮住身体;而东方神话中好像没有衣服的由来,貌似从神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衣服。而历史上真正出现服装是原始社会时期。那时候的服装多是一些兽皮和树叶,无关乎美感,追求的只是保暖和行动的方便。即使后来渐渐地出现了些石、骨、贝、牙等装饰品,但整体都还是以实用性为主。
商周时期,服饰刚刚发展,当时的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后来由于技术的发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当时已能制造出极薄的绸布。而在奴隶制度的环境下,等级制度逐步建立,服饰也就出现了等级的区别。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当时男子首服,以扎巾为主,一般多将头巾卷成长条,绕额一周,形如头箍,冬季则戴厚实的布帽或皮帽;女子头上多插以玉笄,寒冷季节也用巾、帽。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服饰多受诸侯的喜好影响,所以也就没有固定的样式,但是等级制度所造成的分化已非常明显。秦统一六国后,一直到刘邦所建立的汉朝,服装才有了较为统一的样式。这时的衣料较为丰富,而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品流通,尤其是丝绸的流通,也将服饰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朝服饰崇尚黑色,秦取五行中水克火之说,沿用水神玄武之玄色——黑色为主要色调,这在君王等上层阶级的服饰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汉初的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而“文景之治”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当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因为织绣工业的发展,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的服饰带到了这一地区。同时,大量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形成大融合的局面。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而北方的少数民族多为游牧民族,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所以他们的服饰就没有那么多的等级差异,这对之前的阶级制度造成的服饰等级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的高潮,服饰的发展也不例外。唐的服饰多以丝绸为主,而唐朝的丝绸也以轻薄著称。据说西部使节来访,回去写了本游记,其中提到,觐见皇帝时可以看到皇帝胸前的一颗痣,而事实上皇帝穿了十来层的衣服。当时的丝绸之薄由此可见。隋唐女子好打扮,所以服装的样式和配饰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 唐朝因为受杨贵妃的影响,以丰满为美,唐朝服饰料质地考究,选型雍容华贵而大胆,装扮配饰富丽堂皇而考究。唐代仕女服装的特点是两鬓抱面及低胸裙腰高束。而在化妆上也花样百出。光是在发髻上就名目众多,有“坠马髻”、“望仙髻”、“云髻”、“双垂髻”等,还有各色花钿。而当时妇女常将原来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种以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色颜料画上各种形状,名叫“黛眉”。从现在的影视作品中,不难看出隋唐时期服装是以华丽,雍容为主基调。在服装方面显示了一个盛唐的雍容华贵。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时代,民族融合也体现在服装上。元代前期,由于战乱,宫中服制长期延用宋式。直到l321年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既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服制。富贵者多以貂鼠为衣,带皮帽。一般平民则用羊皮和毳毡作衣冠材料。当时的袍式宽大而长,常作礼服之用。平民妇女穿汉族的襦裙,半臂也颇为通行,汉装的样子常在宫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现,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
明清时期,明代因朱元璋禁胡服、胡语、胡姓,是以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个朝代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区别。唐宋以来,龙袍多以黄色为主,而由于明朝皇帝姓朱,遂以朱色为主。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 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女性习惯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云肩。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加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服饰。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清朝时,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清初的剃头易服,以及顺治时期还有后来的康乾盛世时期统治者对满汉两民族的融合做出的努力。清代服装,满、汉发展情况不一。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在清初,汉族妇女还保留明朝的服装款式,在乾隆以后才有所改变。清朝宫服等级制度严明,各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服装。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记得《鹿鼎记》等影视作品中,皇帝常常赐给有功之臣黄马褂之类的。清朝末期,由于西方文化的进入,不少贵族男女都尝试穿着洋装,各类繁琐的礼服也渐渐减少,古代服装也渐渐被取代。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结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358/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程施工...
劳动经济研究《劳动经济研究》
并非《劳动经济研究》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劳动经济研究》杂志,双月刊,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
福建水产《福建水产》
《福建水产》(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福建水产》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主管、福建省水产学会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海洋渔业生态...
青春《青春》
《青春》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026/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美文、评论、青...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442/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中国化工装备《中国化工装备》
《中国化工装备》(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主办。是中国化工装备协会主办的科技期刊,覆盖化工设备,橡胶机械,搪玻璃设备,仪表电气,非金属化工设备等各专...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