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
这几年,我们学校要求每个教师的备课都要在每课教案的最后留出几行空白,写教后反思。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坚持写教后反思,使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教后反思可作为教师第二次备课的补充。当然,课前备课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可是只有课前备课是不够的,一节设计得再好的课也会有预料不到的情况出现,因为整个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有些问题是教师无法左右的。从教和学来看,学生的学是值得研究的,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悟出来的。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教师辛辛苦苦备好的课,上下课来却不见得如意;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有时反而会卡壳;而备课中没有特别注意到的内容,有时却会发挥的很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教师在备课中有疏漏,有的却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致。教师如果把这些教学中的失误与意外的“收获”记下来,就会收到很好的功效。
教师在课后及时写教后反思,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如果能长期坚持写教后反思,及时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反思、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写教后反思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好方法。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你教几个班时,常常是后面几个班的课讲得比第一个班的课要好,感觉越往后的班教学越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前一个班。愿因在于教师上完第一个班的课后,会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改进和补充、完善。我就有这样的体会:我现在教二年级六个班的品德与生活课,同是一篇课文,上第一个班时,总会感觉不那么如意,教学结束后,我会根据遇到的困惑和学生的情况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以后几个班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改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恰当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使我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注意积累点滴教学经验,就一定能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探索适合自己教学的规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写教后反思,没有固定的模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根据教学的实际详略不一。可就某一个问题做专题记叙,也可就某几个问题粗列提纲,以便下次备课或讲课时参考。在教师教的方面,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想一想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合理。各教学环节安排是否恰当,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课后练习是否精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学生“学”的方面,主要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正常兴趣、情绪和思维情况,又要善于留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特殊兴趣和情绪,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的思维,还要考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新要求等,以便在下次教学中扬长避短。
写教后反思也是探索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善于分析教学过程,善于总结教学经验,能使我们的教学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平时十分重视教学总结,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要静思回忆,及时总结上课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善于总结,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写课后反思正是许多教师探索自己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它是教师提高素质的好方法。只要我们注意积累点滴教学经验,就一定能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探索适合自己教学的规律。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