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教师是这个主阵地的指挥者。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学中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了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沉闷、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等。这是因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及时的更新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也就是说,培养孩子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让孩子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及时的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重知识而轻创新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在社会上走的更远。而目前,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即教师站在讲台上拿着教材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听。待教师讲完一段后,然后会依照所讲的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2.课堂氛围沉闷,没有活力
小学生不像中学生和大学生那样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活泼好动是小学生天生的个性。而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沉闷,没有生机,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语文特别枯燥,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的知识也就很难传授给学生,教学质量也就会下降。
3.“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特别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而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却只是一种形式。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研究,课堂上马上就响起了讨论的“嗡嗡”声。几分钟过后,老师一喊停,学生又立马回到原位。接着就是,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如果这个学生汇报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老师就会喜笑颜开,觉得这个小组讨论的不错。这看似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可我们仔细想想,其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障碍因素
1.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从不同的教学行为中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教学理念。①如果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落后,就好比在海上航行的轮船失去了方向。而目前,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学理念就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导致在语文课堂上仍存在传统的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及时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新课改所倡导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从何谈起呢?
2.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资料,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教材中的文章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都是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文本实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如何,解读的是否准确、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目前,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师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是匆匆备课,没有做到深入细致的把握教材内容,解读的也不够准确,这样的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很难的。
3.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也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突破教学重点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这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总想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会面面俱到,涉及面很广,随意性大,这就容易忽视教学重点。具体表现为不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来进行重难点讲解以及有关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与培养。②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对措施
1.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
如上文所述,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教材的内容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精心的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能够高屋建瓴的领略教材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研究教材,在上课之前,要能够做到对教材的重难点了如指掌。教师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适当扩充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取舍和优化,不但要能对教材内容熟知,而且还能尽力用教材外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③不过,备课不只是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就可以了,还要“备学生”。学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营造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
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这是因为只有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而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将会被激发出来,也才会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教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①翟慧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