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目前职业院校教育大多侧重于职业技术知识介绍和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相对职业技术培训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很多,它应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状况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思想道德素质
在校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她)们生在改革时代,从小到大没受过挫折。再加之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现在的部分年青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就连对自己的父母、师长也缺乏最基本的感恩情结。在他们的思想领域内弥漫着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理想和信念渐渐被淡漠、遗忘, “读书无用”、“金钱至上”的思想却日趋盛行。另一方面他们对国际、国内的大事虽然也能关心,但对政治是非观的辨别能力差。在情感道德观念上,多数人又缺少理性的克制和约束。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 文化素质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几乎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而学生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拚博的进取精神,“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成为他们共同选择的逃避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所以,在课堂上经常见到的高职学生聊天、睡觉、玩手机、起哄的场景就不足为奇了。
3.专业技能素质
大部分学生还是渴望拥有一技之长,但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是部分学生的通病。在刚进入了新的学习环境时,都渴望能够学到专业上的一技之长,以便将来能报答父母、立足社会、成就理想。然而,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他们,往往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从而难有所成。
4. 心理素质
从日常表现症状看,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产生心灰意冷。一方面,社会大环境使一部分高职生觉得自己没升入重点大学,只考了高职院校,档次低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就显得比较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并感到无能为力时,在自卑心理的阴影下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等心态,长此以往,变得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想自身的未来,往往又表现为焦虑、急躁,遇事容易莫名发火。另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自负自傲、自命不凡、特立独行,其实这只是想掩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而已,这种心理状态在高职学生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二、对策探寻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和班级应多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社会实践,开展体现职业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班级应多多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近期目标。可以利用开学典礼邀请优秀毕业生现身教育,或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讨论,使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扬起主动学习的风帆。
同时,要引导学生多多进行自我教育,来加强对自身某些行为的约束。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相信每一位学生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上都应该有自己一定的认识,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这些潜能,让学生在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
3. 加强基础文化教育
针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因材施教。如:分层教学、递进式教学或者制订相应的专业教学模块,使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确定侧重点,等等,从而达到学不在泛,专一精一、学以致用就行的目的。其次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几个“度”。即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度、理论知识的够用度、讲课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外作业的承受度等。要特别注意的是,既不能将学生的水平人为地拔高,也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现状而不负责任、听之任之地降低任何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而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辅以适当的竞争机制,多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愿望。在教学中还可以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必一味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
4.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学校要着重帮助高职生消除自卑心理,可以通过心理教育课、讲座、个别咨询、舆论宣传、他助与自助等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自我完善,包括自信心、耐挫力、独立、自强、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情绪调控能力等。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还可以采取邀请事业成功的校友、毕业生、企业家、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等方式,将学生的一些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具体化,帮助学生转变消极心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坚定成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2. 刘玉清:《职业技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职业与教育》,2000年第5期
3. 曲钦岳:《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江苏高教》, 199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