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拟在新课改背景下,从具体的全过程指导来阐述如何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特点;兴趣;全过程指导
新课改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通过学生从大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职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先备好实验教案,在实验教案中,我们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预写出来;还应该在实验案中预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然后就是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
一、观察
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
二、操作
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三、记录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四、分析
由于实际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
五、整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我们在教学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不断努力地探索,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完善,并不断地更新自我。无论如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验为主干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