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注重培养未成年人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1]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时代变革孕育、构建、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2]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是未成年人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构建创新 现代教育 成人成才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成人、成才是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唯一目标。研讨和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未成年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一、构建和创新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3]。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其未成年人所实施的综合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更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即教育的“先导性”、“连续性”、“感染性”、“型塑性”、“权威性”、“持久性”等,正因有这些自身规律和特点,在其未成年人成人、成才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是其它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
应创新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作用,“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4]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二、创新和完善学校教育功能,强化、提高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承载者。“学校应当把思想德育放在首位”。[5]因学校具有育人组织的严密性、教师素质的专业性、教育目标的确定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组织的固定性,决定了承担、完成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综合性教育的功能。只有创新实践,提高实施成果水平,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优势,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三、构建和深化社会教育的体系和机制,发挥其教育效能的正能量
社会教育既是未成年人教育的检验者,又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保障。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项广泛的、综合的社会活动。不仅专业教育者的垂先示范对受教育者成长产生不同影响,其它社会成员行为对其发展也将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全民族文明意识,着力营造有利于提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
四、家校合作,急需强化
一位前苏联教育家曾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
1.家校合作的教育,是现代教育规律的需求。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如果两者加强沟通,注重交流,就能形成合力,就能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2.未成年人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职责。
只有家校合作,创新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才能突显教育的效果。
3.家校合作是历史发展的需求。
自古以来,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有绝对的支配权和控制权。但随着社会发展,促使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形成教育共识,就能提高教育的水平。
4.家校合作,欣赏、关爱,是人本教育的回归。
只有学校帮助、指导家长教育,家长参与、配合学校教育,才能使教育真正遵从未成年人的发展特点,顺应他们的兴趣特长,做到因材、因人施教。实现“人本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6]
5.家校合作的新构想:
①.探索实施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校长接待日、家校联谊活动、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
②.探索实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方式。如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优秀企业家的励志报告、爱心演讲、家长参与评估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等。
③.探索实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如家长委员会、问卷调查等。
④.探索实施家长主动为学校服务的意识,如募捐集资、志愿义工等。学校给家长以教育、培训、配合、参与的机会。
五、构建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育的联动效应,提高、巩固其教育效果
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7] 构建和完善严明的教育纲目,通过教育,使全民族、全社会形成教育共识:人人都要承担和完善对未成年人教育的特殊义务和责任,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欣赏者、关爱者、教育者和监护者。
探索新思路,构建新模式,创新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成人、成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保护法》 第三章.第十七条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战略方针(5)
【3】《中学教育大纲》 第三章.第十七条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第四章.第十三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8】《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9】《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0】《小学生教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