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工作并不理想,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育经验,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其一,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其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利用生活情景开展教学;其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空间观念;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搞好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以来,这一教学问题逐步引起了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且逐渐加大了教学研究的力度,因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尚处于薄弱环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肯定成绩,同时也要认识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有必要进一步对这一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肩负起责任,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数学教学的目地,为现代化社会培养一批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育经验,将一些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单做一概述。
一、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
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提出许多“探索”性的要求,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这种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因为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并且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为扎实和牢固。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如《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测量”提出了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通过实际的测量操作,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在《厘米》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厘米概念的基础上,亲自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总之,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利用生活情景开展教学
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利用生活情景开展教学。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实物图片,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学生在现实问题的感知与操作过程中体会空间与图形,为形成空间观念打下基础。笔者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努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发现生活素材。《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习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可以搜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二,创设生活情境。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周长》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蚂蚁沿着树叶走一周的情景,然后说出自己对周长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出示另一个树叶图片,让学生在白板上描出树叶的周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总之,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利用生活情景开展教学。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其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由教师综合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探究,使每个学生都有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之后,再进行适当的调控和点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如教学“长、正方体体积计算”一课,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摆学具,在观察、分析、归纳中找出知识规律,推导出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二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黑板有多长”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在小组活动中,要求每组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最后,在全班同学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测量活动,验证了他们的发现。可见,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总而言之,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以上几个方面的策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教育工作者肩负起责任,不断探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