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简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分析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优点,以长沙理工大学机制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为例,总结了专业培养特色、实现途径及其主要成果,为高等教育的创新机制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实践;特色培养
课堂教学模式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的,一直被各国奉为经典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式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标准答案进行课堂灌输,忽略学生的差异,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被动接受知识,对知识是生吞活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改革,否则,学生的创造力和科学智慧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丧失,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
1 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内涵
2006 年,教育部颁发16 号文件,针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就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教学等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等,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操作实践的统一,注重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充分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2 一体化特色人才培养的实践
长沙理工大学机制专业依托交通行业优势,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几十年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了“立足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传承‘铺路石’精神;夯实基础知识,突出机电一体化;强化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1)坚持“立足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理念
50多年的办学历史,数千名毕业生工作在公路建设施工或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线,传承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铺路石”精神,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2年前长沙理工大学为交通部直属院校,2002年后为交通部与湖南省共建院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在路桥、水利、港航等交通施工企业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因此,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始终以“紧密依托交通行业,面向基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将我校的“铺路石”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育、磨练和培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思想品质。
(2)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教育
机械行业是传统行业,由于近年我国在基础设施的重点投入,工程机械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基础知识宽厚”的毕业生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本专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完善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坚持工程机械的特色专业方向,学科优势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创新实践中,将典型的科研成果凝练入课程教学案例、实验和设计中,作为优质资源服务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科学设置课程,注重机电结合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本专业按工程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方向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机械、电子、信息、控制技术一体化,在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应用等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加强机电控制方面的技术教育和能力培养。
(4)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强化工程实践,突出动手能力培养
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四个模块,将交通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紧密结合,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多基地、重实效”的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模块,主干专业课程均设置了实验环节,且部分课程开设了设计性试验;在生产实习模块,工程机械方向安排了工程机械操作和拆装实习,机电一体化方向安排了从零件设计到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样品的实习;在设计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均安排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课外实践模块,则加强湖南路桥、中联重科、湘路科技等校企联合实习基地的建设,结成广泛的企业与高校协作联盟,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强化工程实践,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一体化特色人才培养的成果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显得极其重要。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组成了以资深教师为骨干的指导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在二年级开始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其他各种科技实践。毕业设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比例达33%,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对学生在参加课题工作中的表现考察,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项目、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等,使学生科技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5项,校级奖项26项。培养的学生由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踏实、专业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强,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深受交通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相关单位好评。一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我们去大胆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2] 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
[3] 喻圻亮,陈永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0,6(7)
[4] 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