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作文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直在语文考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作文教学自然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偏偏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众多语文教师难以攻克的堡垒。探寻作文教学的真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众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目标。但“教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想在作文教学中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皆有效果”的固定法则是不现实的,唯有“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教学的习惯思维及学生们的实际水平不断总结归纳,“去伪存真”,才能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不断进步,渐成规律。本人在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一些教学小策略,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许对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有些帮助,特笔述如下与诸位交流:
一、坚持“作文生活化,生活化作文”的教学原则。取材、选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教会学生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很多语文老师一上作文课就在谈作文的结构、作文的技巧,这是极端错误的。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无事可写,无话可谈,懂再多的技艺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什么用呢?因此,在教学生写作文前我们不防先不谈作文,而是有意的在班级制造一些“小事故”或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事故”或“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亲历“事故”或“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出来,这样学生就成了“有米可炊”的“巧妇”了。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对写作文的无所适从的恐惧心理,反而在记述作文的过程中还再次回味了自己亲历事故和活动的有趣体验,感觉有趣呢!只要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是迟早的事情,教师根本不用着急。因此,语文教师们,让我们花多些心思在制造“事故”与组织活动中吧,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是作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等学生在有意制造的事故与开展的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后,再慢慢引导学生在平静平凡的生活中学会搜集素材。这样学生就有了“源头活水”,写作就变得易如反掌了。因此,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记录即作文”是进行作文教学的首要原则。
二、让阅读常态化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素材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必须从阅读开始。现在中学生学习的科目烦多,升学压力大、学习时间长,很多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形同虚设,架上生尘,学校的众多书籍也只能束之高阁,这实在是一种浪费。试想:作为一个中学生本来积累的词语就不多,一本语文书30多篇课文读一个学期,精妙词句从何而来?唯美的文采在哪里觅?没有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要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实在是强人所难。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阅读”落实到每一天,让阅读常态化。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在摘抄中记忆美文中的妙词佳句,默诵一些名言名语。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就会把学到的东西内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水平自然会逐步得以提高。
三、让学生互批互改,相互交流是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好方法。除了阅读,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也是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之一。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写作文,更要教会他们批改作文。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不仅能让他们发现他人作文的长处加以借鉴,更可以让他们找出他人作文的错误来警醒自己不再“重蹈复辄”,一举两得!在批改后更应该给他们自由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交流,更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潜能,不断进步。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激励学生写作的长效机制。再美的文章没人欣赏也只能是文字一堆,丝毫没有价值。美文的作者也丝毫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好作品,并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在肯定中更坚定自己写作的信念,坚持写作。肯定、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学生的佳作当范文在全班朗读;把佳作打印张贴出来;建立一个网页,把佳作录入电脑让大家共同欣赏;汇合全班的优秀作品辑录成书定期出版等等。。。。。。。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有了这些成功的体验,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厚,更加勤于笔耕不辍。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肯定会越来越好了。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做法还有很多很多,不一而足。以上仅是我关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点思考。希望它能引起在语文教学战线上努力的同行们的注意,并能与之共同探讨交流,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