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学基础学科的数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素质是小学数学界的一个永恒议题。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我们不要追求活动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是从实践教学中出发,讲究实效,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各环节中,体现于数学课堂教学一切活动之内,奏效于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技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方面面。
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熟悉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来设计教学方案,使方案不仅成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依据。传统的教学也注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但往往只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追求教师讲的过程是否清晰有条理,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而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师认真、踏实地钻研教材,在正确和把握好教材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从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是否能被学生顺利掌握,是否能转化为内在的学习能量、形成技能等方面去精心设计出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案。一方面,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因素。教学大纲赋予小学数学教学很高的德育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让学生逐步认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数学历史,认识到祖国建设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数学,只有学好数学,才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应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思品教育的因素,实现“传道”与“授业”的统一,如结合认识1-10各数,设计看物说意、看物数数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编写教学方案时有意识地设计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感受,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另外还可以渗透学习习惯、意志品格方面的教育,针对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的基本学情,教师可结合具体内容介绍杰出数学家刻苦钻研的事迹,在调节学习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立志献身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技能的因素。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教材从表面上看例题简明扼要,编写平平淡淡,但实质上这些数学知识的编排采用螺旋上升的方法,一环扣一环,它们不仅有纵的联系,而且还有横的发展,在这纵横交错的知识中,潜在着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善于挖掘,设计出“已知”到“未知”的捷径,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新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认识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进行回答、操作、练习,表面上看似乎是活动形式多样,实质上学生无任何自主性可言,按照教师既定的程序运转,被动地进行学习。有的教师强调教学任务重,进度紧,怕耽误时间,讲授时的质疑、问难、板演、反馈都让好学生承包。使部分学生没有进取、探究精神,其实质教学效率不高,这种教学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一方面,面向全体,寻求教与学的最佳方案。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研究如何改进教法,更需要研究学法。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探讨教学方法。一是探究学习法,如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可提供大量素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探究哪些是本质属性,哪些是非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二是尝试学习法,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可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由“一个人或一个问题运动的计算”联想“两个人或两个问题运动的计算”,然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自通,效果甚佳。三是练习学习法,如计算教学中的一个单元例题大都是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发展,教师在知识的“生长点”上适当点拔,学生通过习题练习类推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正确掌握计算法则。四是操作学习法,如讲几何知识时,教师有意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学生通过画、剪、拼、摆等活动,认识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逐步掌握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在数学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就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去参与教师的点拔、指导、质疑、问难、练习等全过程。使每个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聚精会神参与观察过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促使学生借助图形变化,理解其本质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勇于开口参与表述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窗口,数学语言的表述过程是一个数学思维活动的亮相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因素,有意识地结合数学进行,随训练。其形式有:同位相互说,分组相互说,自言自语,示范地说;其内容有:说知识形成的过程,说解题的过程和方法,叙述操作过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口编应用题等,达到训练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述自己的思维的目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参与的过程。动手参与操作的过程是学生首脑并用的过程,如在初学退位减法时,发给学生小棒进行操作,要求学生有序地操作、有序地思维,学生在参与操作的过程中悟出退1作10的道理。创设情境,多留给学生时间参与讨论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要急于评价,而是留给学生时间,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或加以评价,说出对与错的原因,错了知道纠正方法等。教学中,还可以按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相互说说学习心得。这样,学生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生得到提高,一般学生加深理解,困难学生可查漏补缺,每个学生亲身体会到讨论的好处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入学习活动,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