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永是班里有名的“小蹦豆”。身材矮小,一脸的鬼机灵,无论是课上或课下,他都是同学们眼中的“活宝”。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他一定会在老师的后面扮着鬼脸走进教室,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课堂上,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总之,难受。老师一提醒他,准又是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课下,他更来劲了,整个级部都是他的朋友,上蹿下跳,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这样的学生成绩可想而知,为这,他的父母没少被请进学校交流,但收效甚微。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上课的音箱不能用了,我着急的不行。因为这节课是公开课,我可不能在全体老师面前出丑。在这关键时刻,他从容的走上来说“我看看,行吧?”如遇“救星”,我快速的闪到一边。经过一番折腾,别说,它还真的肯干活了。我及时的夸赞了一番,他“晃悠”着下去了。下课了,我收拾课本准备离开,他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给你拿着。”我一愣,随即把书交给了他。从此,每到下课,帮我拿书成了他的“专利”,还时时的到办公室给老师们提水,打扫卫生。
从此以后,我发现他变了,虽然还比较好动,但明显学习刻苦了,纪律也好了。因此,我对他更加关注,只要有一点点苗头,立即与他交谈,帮他分析自己的不足,鼓励他,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他的学习不能尽快赶上,偶尔会看小说,可能会再次复发。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关注,通过他的努力,他一定会以理想的成绩来回报的。
自此我发现,学生都是渴望得到肯定的,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或一个眼神,他们都会铭记在心。不知老师们为什么会这样吝惜语言,不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呢?我认为,教师想要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平等、尊重
从教二十年来,从青春少女到中年阿婆,年龄跨度大,学生却越来越小。由于年龄与阅历的不同,我与学生之间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距离,有人甚至提出年龄每相差两年就会有代沟,更何况是面对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所以要和孩子交流,我们必须用平等的视角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师道尊严,以长者的说教、训斥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其结果只能导致师生严重对立。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们,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困惑,跟他们一起解决难题。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接纳我们。如现在教学中有学生讲话了,我一改过去那种罚站、批评、讽刺的做法,而是先提醒一下,到了下课之后再找他了解情况。告诉他尊重自己一定要先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好。
二、恒心、毅力
大凡一个很淘气的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斗争,才具有了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几朝几夕的事。因为学生反复性很强,常常有些错误行为今天改了,过了几天又犯,如果老师中途放弃,那就会让一切教育毁了。学生思想多变,教育者必须有个坚定态度,对这些学生,尤其对一些思想转化比较慢的学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必须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能见到成效。
三、保密、信任
大家可能奇怪,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什么可保密的。其实不然,学生之所以到了青春期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是大人不尊重他们。他们觉得秘密的事情,和你说了,不久你会不自觉的说出去,虽然你觉得无所谓,在他看来,非同小可。自然也就不会和你交流同学们之间的事情。所以,只有我们能保守这属于我们之间的秘密,学生才相信我们,才愿意把他们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四、学习、充实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有闪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唤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专业水准和全面的知识,这些要靠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得到。信息化的到来,知识更替加快,如果我们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那么学生的学习劲头可想而知。所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从各方面赢得学生的尊重。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想班级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班主任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用信任赢得他们的真心。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 正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理解了他们、关心了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他们才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效果才会有明显提高。
虽然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但伴随着学生成长,所以我又感到“痛并快乐着”。我就是这样怀着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情,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多角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慢慢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连接师生间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