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新课程环境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教师要跟随新课标,注意紧密结合农村孩子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多渠道地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让其在作文这块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走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环境下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要着力于走向以下方面:
一、在体验生活中教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知,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农村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
如何在体验生活中教作文呢?我以为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学校周边工厂,访问农家;要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要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
在以上观察中,我们教师一要提出观察要求;二要细心指导。在观察上,要求学生有序地观察,观察后要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这样,渐渐地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事物和的分析事物的好习惯,从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让学生回家跟妈妈做一件家务事,教师提示三方面的内容:1、学做家务事的时间、地点、名称;2、做这件事的经过、结果;3、你学到了什么,妈妈的态度怎样?这种作文由于学生的参与和有意识地观察、记忆、思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也有话可说可写。作文也会有真情实感,能实事求是,杜绝说空话,假话。因此,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在活动实践中教作文
农村的孩子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乐园——广阔的田野,这可谓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要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 ,诸如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
还有,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在收割的季节里,让孩子们到田野去拾麦穗……让孩子们观察一种动、植物或一处景物,如鸡、鸭,毛竹、杉树等。这样,选择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时节与不同的事物,充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感知或感受实践活动的快乐,从而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提倡孩子们自由命题写作,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作,使之言之由衷,充分表现个性。
三、在阅读积累中教作文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量的积累能导致质的提升,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阅读积累,可以是任务性积累——如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可以是趣味性积累——如赛读赛背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或诗文、成语接龙等;可以是自主性积累——如有条件的可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经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就能逐渐生动起来。
四、在说写结合中教作文
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在写作前,教师要关注口头表述,即让孩子们把要写的内容在小组里进行口头讲述,相互交流、评价补充,先培养“说”的能力。然后,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孩子们把自己讲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寓说与写于一体。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失时机地培养口头语言,这很有利于“写”的能力的培养。采取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方法,既能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又能提高作文的质量。
五、在放飞想象中教作文
在小学高年级,常会出现这样的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正在……》《未来的学校》《我心中的机器人》等等。这类命题作文,它不是写已经经历的现实生活,而是要把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加以具体化,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力,想象作文是对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最有效的训练。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这类作文想象什么,写什么,怎样想象,怎样写。如《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正在……》一题,我们教师一要帮助学生弄清这类作文要写20年后的美好社会,美好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和设计符合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未来社会和自己未来的职业、成就。二要指导学生课外多读些科普读物,让学生了解当今科技发展信息,积累一些科普知识,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多了,想象出来的社会、未来才会源于生活、基于科学,合情合理,才不至于胡乱瞎想,把未来生活写成幻想或神话。三要让学生明白这类作文的写法与记事写人的作文一样,也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结果,写具体事情的经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让人读了才有真实可信的感觉。
综上所谈,“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此,教师要跟随新课标,注意紧密结合农村孩子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多渠道地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让其在作文这块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
主要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策略》,学周刊·C 2011年第1期 ;
〔3〕《优化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年05期。